時論廣場》不知死,焉知生(張慧英)

國防部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對16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輿論大譁。(李侑珊攝)

怪了,一個嚴重受到戰火威脅的國家,修個《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對16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不是很理所當然嗎?我們的民衆竟爲了娃娃兵大譁,行政院立刻改口,蔡總統也安撫說不會讓孩子上戰場,這比16歲學生造冊更令人擔心。

國防部修《全動法》是針對戰爭爆發時。坦白說,一旦敵人飛彈來襲時,不要說16歲,從6個月到86歲都可能死亡。只是讓學生幫忙後勤、救護等工作,又算得了什麼?屆時臺灣會陷在更可怕的生存危機中,前線的軍人、飛官都在拚命,民衆動員起來幫忙,不是應該且必須的嗎?難道有人以爲解放軍入侵時,大家還能照常上班上課、聚餐、打遊戲嗎?

只要戰火一起,海空交通被封鎖,任何人都逃不出去,軍援也進不來,經濟活動和民生供應都面臨停擺,生活全毀,生計中斷,那將是所有臺灣人的浩劫,我們卻不肯正視,也沒有爲保衛家園犧牲奮鬥的覺悟與決心。處境如此兇險,人民心態卻非常安逸,這真是個詭異的組合。

究其因,一是「虛假的安全感」,二是「真實的無力感」。

我們的執政者一方面走的是反中親美路線,任由兩岸關係惡化,一方面卻又不讓人民感覺自己已陷入險境。就好像讓人民戴上VR眼鏡走向懸崖,明明已經離萬丈深淵愈來愈近了,但VR裡呈現的仍是由許多小確幸營造的安穩世界。修《全動法》和16歲學生造冊,就是突然拿開了VR眼鏡,讓民衆看見可能的恐怖狀況,以致於大受驚嚇,行政院馬上改口暫停,把VR眼鏡又給大家戴回去了。請問,這樣臺灣就沒有站在懸崖邊了嗎?這說穿了,只是虛假的安全感,不去看,就當不存在。

在虛假的安全感背後,卻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無力感。從中國強勢崛起開始,臺灣人民就逐漸流失了自信,也喪失了鬥志。覺得臺灣太小太弱,打不贏中國。既然無能爲力,索性把這事丟在腦後不去面對,過一天算一天。一心依賴美國的保護,並且放大美國對臺灣承諾的堅實度,這其實是一種不願面對現實的自我欺騙與安慰。但年輕人也不是沒有苦衷,現在普遍買不起房,養不起孩子,便索性也不結婚了,對自己的未來都如此無能爲力,對更沉重的國家生存和極度恐怖的戰爭災難,更是無力到只能當鴕鳥。

21世紀基金會最近的民調很有趣,49.9%的受訪者認爲蔡政府對大陸軍事威脅沒有準備,64.9%不同意國軍能靠自己力量保護臺灣,47.5%認爲兩岸可能發生戰爭。如果真開戰,願意從軍的只有4.9%,肯積極抵抗的才21.6%,倒有30.7%民衆及其親友會「順其自然」。更妙的是,70.5%受訪者說兩岸若開戰,大多數臺灣人會抵抗,可是願意從軍或抵抗的人還不到3成,大家是都坐在家裡等「別人」去抵抗嗎?這些「別人」到底在哪裡呢? 對於美國,受訪者倒還務實,只有10.1%認爲美國會出兵來臺協助作戰,顯然臺灣人必須自己保護自己,但娃娃兵的說法一出就嚇壞民衆,到底有多少人準備好爲自己的家園流血受難?也難怪美國爲臺灣着急,既要臺灣延長兵役,還要臺灣強化城鎮戰能力,但臺灣人民對戰爭的認識與覺悟都不夠,既仇視中國,又沒有承擔起仇中後果的擔當。

當然,兩岸不一定會開戰,但逃避現實不作準備,卻讓臺灣虛弱空洞。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願赴死,豈有生路?(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