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蔡政府攪局美中關係的代價(陳一新)

(新華社)

拜習視訊峰會在北京時間16日上午舉行,開了近4個小時,雖然美中競爭霸權領導的大格局不變,卻也解決了兩國燃眉之急的一些問題。另一方面,忙着在美中之間製造問題的蔡英文總統可能必須爲她的存心攪局而多少要付出一些政治代價。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這次線上峰會都展現了政治智慧,首先,他們爲激烈競爭有進一步惡化之虞的美中關係踩了緊急煞車。拜登表示,美中都是世界領袖,激烈競爭在所難免,但在競爭過程中要有「護欄」,也就是防護機制,這樣競爭纔不會演變爲公開的衝突。

習近平則以「兩艘巨輪說」迴應拜登的「護欄說」,「兩艘巨輪說」脫胎於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太平洋夠大足以讓中美兩國同時遨遊」的說法,但新的說法顯然更爲美國所接受。

會議中,美中兩位領導人都強調合作的重要性。拜登指出,作爲世界領袖,美國有責任反映美國與盟友的價值觀,包括民主、自由、人權等,但他也建議美中兩國合作不是誰幫誰的問題,也不是互相幫忙的問題,而是他們作爲世界領袖應盡的義務與責任。習近平則呼籲中美兩國應在更多領域進行構通,合作互贏。

像美中這樣大國的領導人,長期疏於溝通是非常危險的,在1993-96年期間,柯林頓總統與大陸領導人江澤民王不見王,終於導致1995-96年的臺海危機。拜登與習近平這次透過遠距峰會,無疑也有帶動兩國在氣候變遷、貿易、關稅談判的政治考量。依照慣例,只有在美中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後,雙方官員纔可能推動後續的談判。

相形之下,蔡英文爲了一己一黨之私,不斷製造問題,想要挑起兩岸衝突與激化美中矛盾。自從蔡英文在國慶演說拋出「新兩國論」之後,就想透過民進黨立院黨團推動朝臺獨方向發展的修憲案,以及一些臺獨擦邊球的議題,在國內激化藍綠與統獨對抗、挑釁中國大陸敏感神經,以及挑起美中戰略結構上的矛盾。

拜登邀請6位美國聯邦參衆議員訪問我國,就是要蔡英文謹言慎行、以免破壞拜習峰會日期的敲定與美中關係。透過「聯合工作組」與「密集外交」的溝通與磋商,美中兩國確認蔡英文是存心對拜習視訊峰會與美中關係「搞破壞」。當然,蔡英文必須爲此付出政治代價。她需要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就是我國駐美「臺灣代表處」升等案恐怕就此泡湯。再者,我國一直希望引進的F-35隱形戰機可能遙遙無期。

蔡英文對拜習峰會與美中關係的「搞破壞」,反而造成拜登重新回到「一中政策」。易言之,不論拜登有無說過「不支持臺獨」,已經不再重要,因爲「一中政策」本來就含有「臺灣不臺獨,大陸不動武」以維持臺海現狀不變的政治意涵。在美中共同合作之下,蔡英文與民進黨操弄臺獨空間受到美中聯手打壓,都是因爲她「弄巧成拙」所一手造成。民進黨接下去要把臺灣帶到哪裡去?蔡英文最好說清楚,民衆也要看清楚。

(作者爲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