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給陳時中最好的嫁妝(王任賢)

衛福部長陳時中(右二)(劉宗龍攝)

真的不知道指揮中心在磨蹭甚麼,看到國外都在無條件或有限條件的全面解封,指揮中心一定要再花1個月研究解封條件。用膝蓋想都知道根本不想解封,1個月後研議的結果也一定會限東限西,最後會拖到6月底才全面開放邊境,可能還會有但書。

爲什麼會是6月?因爲6月30日指揮中心的財庫《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屆滿,屆時指揮中心徒有《傳染病防治法》,但缺乏執法過程中所需的經費,說得更白一點,缺乏撒幣籠絡醫事團體的籌碼。在只剩棒子,沒有胡蘿蔔之後,指揮中心應該也會同時退場,指揮官更可順勢功成身退,帶着滿滿的伴手禮,爲黨正式投入臺北市長選戰。

更何況邊境解封與臺灣「羣體免疫」的程度一丁點關係都沒有。臺灣根本沒有瘧疾與黃熱病的羣體免疫,但一樣可與疫區國家互通,原因就在於有旅遊醫學門診可保護出境的國人,打了疫苗或服了預防性用藥,就可安全的出入國境。全體國人的「羣體免疫」程度代表着社區可開放的程度,爲社區解封的指標。臺灣的社區早就解封了,可見官方早就認可了臺灣已經達到足夠的「羣體免疫」了。

爲什麼在面臨邊境解封時,老掉牙的「羣體免疫」概念又被加碼提出。強調第三劑疫苗必須要接種到8成纔來考慮邊境解封,又精神錯亂到提出不考慮「打完疫苗免隔離」,除非有新型藥物,但偏偏又買不到新型藥物。所以可以看出政府根本在爲邊境解封設下重重路障,而且相左的路障還都沒有學理依據,反倒嗅出了指揮中心的政治企圖。

臺灣由於疫苗採購政策的荒腔走板,到了Omicron的時代,纔買到對抗阿爾法以前病毒的即期疫苗。當然接下去即將面臨的最大政治風暴就是疫苗過期銷燬,這又會讓人再度想起官員採購疫苗的貪、老百姓無疫苗而死的慘、官民爭相搶殘劑的亂、以及政府拒絕對疫苗賠償的狠,都會成爲指揮官換跑道選舉的政治包袱。

所以先「超前部署」以邊境解封執行政治消毒,以「羣體免疫」爲幌子,恐嚇老百姓必接種即將過期,又無針對Omicron防護確效的無效加強針。目的就在促銷指揮中心買的過時疫苗,讓疫苗過期銷燬前,讓老百姓用身體銷燬。大部分進口疫苗又剛好在6月底到期,這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慄」,爲什麼政府在面對科學的防疫時,還要搞出這麼多政治算計。而背後的真正用意只在爲指揮官換跑道選舉,多添些嫁妝而已。

撇開了這些嫁妝算計,臺灣要執行邊境解封的唯一條件是關口的「落地篩查」落實度。不管由哪個國家出入境,關口都能夠擋掉所有的感染者,臺灣就安全了。檢疫時間若再能以臺灣的地方公共衛生量能及「多層次篩查」有效縮短到1天甚至更短,邊境就能安全又有條不紊的全面開放,恢復到以前的榮景。讓老百姓日子過得好纔是給指揮官最好的嫁妝,也才能抹去老百姓心中對疫苗政策的恨,指揮中心真該好好盤算盤算。(作者爲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