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侯友宜決勝關鍵在經濟選民(陳冠安)

新北市長侯友宜。(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侯友宜和柯文哲正式代表國民黨和民衆黨參選總統,2024大選的熱度也與之水漲船高。近期聯合報公佈相關數據,顯示在藍綠白對決時,賴清德以28%,領先侯的24%和柯的22%。

聯合報這份民調,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各界關注。因爲在4月底時,侯還以29%領先賴的27%和柯的23%。然而提名之後,卻不見慶祝行情,支持率竟還下滑5%,遭到賴清德超車。

不過整體來看,從侯賴柯的支持率變化來看,即使侯友宜支持率下滑,但目前尚並未看到評論與網路風向上所言,部分泛藍倒向柯文哲的情形,因爲柯的支持率也同樣成下降趨勢。

不過對藍營來說,十分重要的警訊那就是侯所減少的支持率,主要是轉爲不表態者,也就是支持意向未定,比例從上月的22%增加到27%,5%的比例與侯下降的支持率完全吻合。追本溯源,就是部分泛藍支持者,對徵召過程有所不滿、失望。此外,目前侯友宜對國民黨支持者70%的凝聚度也不若賴、柯之於民進黨和民衆黨的8成。

而近期另一份TVBS的民調,雖然顯示侯友宜支持率仍以30%領先賴的27%和柯的23%。但相對於3月調查,卻也呈現侯下滑2%的趨勢。

整體來說,部分泛藍支持者轉爲不表態不投票、對泛藍凝聚力相對不夠,無論侯領先賴與否,兩份調查都顯示支持率下滑,確實是目前侯友宜的隱憂。

不過另一方面,聯合報和TVBS的調查也同樣顯示,賴清德與柯文哲並未因藍營聲勢下滑而得利,除支持率大抵維持外,兩份民調也顯示泛藍支持者並未轉向支持柯文哲,柯的排列都在第三名。因此只要侯完成對泛藍的整合,提升國民黨支持者凝聚度,支持率仍有相當上升空間。

不過與此同時,藍營也不能小覷徵召過程對泛藍支持者的傷害。以過去幾次大選的經驗來看,藍營支持者相對綠營,更容易因黨內情勢而出現低投票率的情況。因此對國民黨來說,如何彌補傷痕,確實爲重中之重,絕不能認爲僅以反綠大旗就可凝聚所有支持者。

除了政治整合外,國民黨也應以「世代」角度重新思考選戰策略。比如,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的數據,兩岸關係、經濟發展、司法改革、教育議題,就是國民黨支持者與中間選民關注的議題。

從過去經驗來看,60歲以上的政黨選民比例高,政治傾向不易變化,因此是藍綠優勢年齡層,而20至39歲的年輕選民,重視議題,政治傾向變化快,此年齡層族羣由柯文哲享有優勢支持度,藍綠拓展空間有限。40至59歲社經壓力最重的經濟選民,過去則是國民黨選情關鍵,在年輕族羣支持長年處於劣勢的狀態下,只要能催出經濟選民投票與支持,勝選機率就大幅提升。

就TVBS民調來看,目前柯文哲在40至49歲的族羣已有相當斬獲,以31%領先侯的29%和賴的25%。但在50至59歲,柯就跌落至17%。因此對國民黨來說,未來勝選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與柯文哲爭取40至49歲經濟選民的支持。

(作者爲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