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跨出與黑道共舞的紅線(黎家維)

藍委鄭麗文質疑國策顧問黃承國黑道關係匪淺。(取自鄭麗文臉書

臺北市黨代表趙介佑被爆涉及毒品,沒想到只是冰山一角,趙氏父子、國策顧問,牽扯出更多不堪聞問的黨內派系黑道共生圖。蔡總統眼見事態擴大出面致歉,但僅輕描淡寫將問題導向沒有落實黨內排黑條款,一副事不關己模樣。殊不知民進黨黑化不僅始於她在黨主席任內,其中的關鍵更是因蔡總統爲了蓄積個人黨內實力,制衡其他派系,開門引進黑道力量所致。

這與過去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爲了鬥倒黨內外省與保守派力量,不惜引入地方派系、黑道的作法如出一轍,結果雖然鞏固了自己的權位,卻讓國民黨黑金包袱遺禍至今,難以斷根人稱李登輝與蔡英文情同父女,李登輝雖有臺灣「民主先生」之美譽,但是「黑金教父」之名卻也如影隨行,給他這個封號的,民進黨便是其一,如今卻在蔡主席帶領下步其後塵,實在令人唏噓。

國民黨兩蔣時期與黑道並非毫無瓜葛,例如1927年蔣中正在上海利用黑道力量協助「清黨」,1984年蔣經國時期情治單位藉幫派暗殺異議分子,爆發了「江南命案」,但與黑道都只是維持着工具性的合作關係。

李登輝接下蔣經國之位,自覺「虎口下的總統」,施政受到國民黨內外省菁英掣肘,因而開始透過黨產政治提名,拉攏本土地方勢力,不論黑白;此一方面固然爲落實其政治理念,但恐也難脫鞏固個人權位與利益考量。黑道從工具性質搖身一變直接插足政治,也自此開始。

1990年代臺灣黑金政治攀上高峰,黑道參選,漂白從政,再以權謀金,屢見不鮮。1997年香港導演麥當雄拍攝《黑金》一片,即藉臺灣當時一些重大社會案件與人物影射黑道從政、圍標公共工程、賭博電玩、官商勾結等的黑暗與猖獗,至今看來仍讓人怵目驚心,足可見當時臺灣黑金政治惡名之嚴重。

黑道不可能治國,除非治國者自己對黑道開啓大門。確實,黑金政治舉世可見,非臺灣所獨有,但從政者爲了鞏固自己權力私慾而不擇手段,一旦開始與魔鬼共舞,就很難回頭。2000年國民黨失去50年政權,與當時民衆厭惡黑金政治有密切關係。後來馬英九擔任主席後,即便將排黑條款納入黨內規範,也很難根除積習,而國民黨的黑金印象,至今仍難洗白。

2000年以前民進黨居於黨外,沒有貪腐、黑金包袱,是因無資源可沾,黨內人物並無權錢誘惑的試煉;陳水扁執政爆發嚴重貪腐,蔡英文時期黑道開始滲透,只因掌握權力而缺乏制衡。黑道不分藍綠,一旦依附政治勢力,就會設法自己找尋出路,這與有沒有「臺灣意識」無關,純粹只因掌握政治權力就更能確保自己利益所致。

政黨引入黑道力量,就算可以「短多」,終究只會「長空」,國民黨其實已是前車之鑑。蔡英文輕描淡寫的道歉,也看不出民進黨內真正意識到危機的反省。今天的關鍵絕非排黑條款能否落實,而在政治人物是否爲了私利而跨越了與黑道共舞的紅線。複製李登輝拉黑權斗的模式,恐怕讓民進黨註定步向國民黨的後塵;這個後遺症也許不是馬上發作,但總有一天會到來!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