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美軍分身乏術 民進黨莫添亂(李正修)

美軍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前哨站於近日遭襲致3人死亡。白宮29日警告,美國將做出「非常重大」的迴應。圖爲伊朗首都德黑蘭街頭的反美宣傳畫。(新華社)

以哈衝突未熄,中東戰火卻有越演越烈之勢。原先不願被捲入的美國,因美軍駐約旦基地近期遭葉門叛亂的胡塞武裝組織攻擊,造成3名軍人喪生,所以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美英聯軍針對該組織根據地共36個目標發動空襲,並轟炸敘利亞、伊拉克境內目標及伊朗支持的民兵團體。

美國安顧問蘇利文強調,將對伊朗支持的中東激進份子「採取進一步行動」,還拒絕排除直接打擊伊朗境內目標的可能性。這番話與美國先前不願跟伊朗正面衝突的立場相反,是否意味着美軍將重返中東戰場,且對以哈衝突與俄烏戰爭是否會有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胡塞組織不僅揚言將持續對抗,伊朗還表示這是「美國的戰略錯誤」,將導致地區緊張及不穩定,連俄羅斯都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應召開緊急會議。很顯然,美國想借着強大軍事行動嚇阻各激進伊斯蘭武裝組織,不過過往慘痛的經驗卻讓人對結果感到悲觀,因爲所有介入中東事務的外來勢力都沒有好下場。

反恐戰爭開打至今20多年來,美國持續擴大中東駐軍規模,卻始終無法徹底消滅恐怖組織,關鍵就在於長年反美的伊朗。哈瑪斯組織去年突然攻擊以色列,據傳主因就是伊朗不樂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遂暗地鼓動在各國的激進組織接續針對美軍駐地進行逾上百餘次的攻擊,至今未停息。

伊朗是中東地區軍力最強大的國家,對地緣政治影響之深遠,絕非西方國家能輕忽的。換言之,如果美國無法與伊朗達成某種程度的和平協議,進而說服德黑蘭大幅度減少對這些民兵武裝組織的支持,美軍恐將持續面臨來自各方的騷擾與攻擊。

同一時間,美國衆議院提出一項總值達176億美元的援助以色列軍售案,並將烏克蘭及臺灣排除在外,此舉已遭共和黨強烈反對,揚言將在參議院另推法案相抗衡。涇渭分明的黨派鬥爭顯然是導致援助法案拖延的元兇,對烏克蘭及以色列產生致命打擊。臺灣雖未有立即且明顯的危險,卻也不能輕忽軍售案屢遭延宕對我國建軍備戰的衝擊。

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強權,具有在各角落作戰的投射能力。然而,有能力不代表有意願,特別是國內反戰聲浪高漲,拜登總統雖動用軍力報復,卻沒有擴大在中東衝突範圍的打算。如果說,美國連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都如此投鼠忌器,當遇到核子大國的俄羅斯或中國大陸時,華府的決定應該會以避戰爲唯一考量吧!

以美中現階段軍力相比,美國仍佔有優勢,但若臺海有事,華府絕對承受不住戰事拖延,畢竟中共有地利之便,遑論事涉兩國國家利益,華府與北京各有不同的政治盤算。

賴清德將於520就任中華民國總統,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與嚴峻的臺海僵局,他雖承諾延續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卻仍不願放棄《臺獨黨綱》,勢將對兩岸關係帶來更多挑戰。美國已爲了俄烏戰爭及中東變局焦頭爛額、左支右絀,民進黨應認清現實,就別在臺海添亂了,以免惹火上身。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