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上合組織峰會的看點(劉必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參加於烏茲別克撒馬罕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新華社)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14至16日對哈薩克、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了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也在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了雙邊會談。

由於俄羅斯最近在烏克蘭戰場上頻頻失利,因此俄國是否會在峰會上尋求中國援助,以及宣稱與俄關係「上不封頂」的中國會如何迴應,也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結果普丁並沒有開口求助,反倒先表示在臺海問題上支持中國、譴責美國,並承認他了解中國對俄烏戰事的疑問與關切,也高度讚賞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平衡立場。

這避免了北京在俄烏戰爭上被逼進一步表態的尷尬,也讓北京欠莫斯科一份情。不過觀察中俄這次在上合峰會的互動,還必須把它放到中亞的場景裡觀察,方能看到其中脈絡。

中亞是聯繫中國與中東的橋樑,但無論北邊的烏克蘭戰事,或南邊的阿富汗動亂,任何一邊失控都可能外溢到中亞,引起區域不安。偏偏中亞又是重要能源通道,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從中亞經過。中亞又和新疆相連,新疆是治是亂都與中亞情勢密切相關,凡此皆使北京對中亞外交給予高度重視。中亞也有三個國際組織:除了上海合作組織之外,還有俄國主導的集安組織,及土耳其發起的突厥國家組織。三個組織的成員很多重疊,中俄土三國也在此微妙較勁。

中亞國家雖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但是俄國打喬治亞、並克里米亞之後,中亞國家開始對俄國產生戒心。最典型的就是過去被認爲與俄國關係密切的哈薩克。哈薩克沒有發表任何支持俄國發動戰爭的言論,沒有承認東烏的頓巴斯,也沒經援俄國助其挺過西方經濟制裁。

可是哈薩克在經濟上仍高度依賴俄羅斯,所以只能在較不敏感的地方爭取外交獨立。託卡葉夫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訪土,將與土耳其的關係提升到戰略伙伴關係。雖說二國都是突厥裔,但一個集安組織成員和一個北約組織成員建立戰略伙伴關係,還分享情報,總有點難以想像。爲了另外找石油運輸管線,哈薩克也加強與亞塞拜然的關係。在高加索戰爭中,亞塞拜然打敗亞美尼亞,亞美尼亞是哈薩克在集安組織的盟國,哈薩克卻去道賀亞塞拜然收復失土。這些弔詭都可看出哈薩克有決心要走自己的路。在中亞這樣的氛圍之下,習近平也不可能公開宣佈在俄烏戰爭中力挺俄羅斯。

上合組織這次納入了伊朗作爲成員,也增加了7個新的對話夥伴國,整個組織有往中東擴大的趨勢。關切的議題也從過去反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擴大到維護國際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多元化等新面向。所以上合組織也在轉型。但細看這些國家,其中又不乏矛盾。印度與巴加斯坦,伊朗與沙烏地,都有矛盾。而成員國多了,中國或任何國家都無法完全掌控。但可以確定這是一個沒有西方勢力直接參與的組織。一個新的秩序正在胎動,最後會長成什麼樣貌,是我們觀察上合峰會的第三個看點。(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