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菲關係搞成這樣(劉必榮)

菲律賓船隻和中國海警船在南海附近發生碰撞,菲國外交部今表示已考慮將中國大使列爲不受歡迎人物。圖爲中國海警對菲律賓船隻發射水砲。(圖/菲律賓海警隊)

在東南亞國家中,菲律賓和越南是兩個最有籌碼展現彈性外交的國家。因爲地緣政治的優勢,讓兩國成爲中美競相爭取的對象。美國總統拜登在9月訪問越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也到了越南。中美元首相繼造訪,讓越南滿面春風。可是同樣有籌碼的菲律賓,卻沒有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反而在外交上玩得愈來愈僵化,捉襟見肘,和越南成爲一個反差極大的對照組。菲國外交怎麼會變成這樣?

原本菲國外交是呈現某種規律的:上一任總統親中,下一任總統就很自然的親美,像鐘擺一樣擺動。雖不如泰、越兩國的竹子外交般靈活,但確也能照顧到菲國的最大利益。菲國的前任總統杜特蒂親中,所以小馬可仕上臺後採取親美政策,也在預期與情理之中。小馬可仕上臺之初,親美但不反中,並在1月訪問中國大陸,與習近平見面,達成兩國外長就南海問題直接溝通的協議,在外交上的拿捏還能保持平衡。但2月開始菲國就開始向美國傾斜,甚至到了一面倒的地步。

2月中國海警用武器級的雷射阻撓菲律賓對仁愛礁運補,甚至造成一名菲國士兵失明,中菲關係開始惡化。真正轉捩點是5月馬可仕訪問美國之後。美國回來之後,菲國選擇將每一次南海的衝突,不論大小都鉅細靡遺透明公開,尋求國際支持。於是半年多來,從仁愛礁到黃巖島到牛軛礁到中業島,此起彼落的衝突一下都冒出來。原本可以透過外交途徑解決的爭端,現在都端到檯面變成國際公關大戰。沒了灰色地帶,沒了折衝妥協,有的只是大聲叫罵的是非對錯。

菲國指責中國總是在爭議海域阻撓菲國船艦進入或運補,甚是刻意做危險接觸。中國則指責菲國是故意碰瓷,爭取國際同情。結果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菲律賓愈向美國靠攏,愈與美、澳等國進行南海聯合巡邏,中國就愈在南海宣示主權,兩國關係就愈緊張。

也有人說惡性循環是中國起始的,非菲國之過。但中國的威脅一直存在,爲何越南與菲國前任政府可以應付而小馬可仕不行?《亞洲週刊》報導小馬可仕想用外交上全面倒向美國,交換美國解凍馬可仕家族在美的鉅額資產。無論這個報導真假,菲國的新外交政策在讓北京改變行爲一事上被證明無效,卻是個事實。

中菲關係緊張,讓區域國家擔心萬一擦槍走火,會啓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而引爆戰爭。11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問小馬可仕:「你真的確定要引爆一場讓菲律賓成爲戰場的戰爭嗎?」

於是菲律賓似乎又退縮了。美國媒體報導,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曾當面嗆菲國參謀總長布勞納說:「別激怒我。」12月18日,菲國國會議員問小馬可仕會不會以此驅逐黃溪連,小馬可仕說不會,因爲菲國「承擔不起可能犯下的錯誤。」

20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應約與菲國外長通電話,同意儘早舉行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會議;王毅同時也警告菲律賓,中菲關係已站在十字路口,菲方務必慎重行事。所以明年菲律賓對中國的外交,是否會從向美國一面倒再擺回親美不反中?果如此,今年豈不白白折騰了1年?

(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