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間大陸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

十年間大陸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澎湃新聞)

關鍵字:中疾控,首席專家,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十年,74.8歲,增長到78.2歲,健康指標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中疾控首席專家孫承業29日說,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準的主要指標是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茅。

大陸全國政協29日下午舉行「奮進新時代、百名委員說」第三場宣講活動。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職業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承業以《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爲主題進行了宣講。

他介紹,十年來,中國衛生健康事業進步巨大,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2021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中國獲得消除瘧疾認證。

孫承業說,上世紀40年代,中國每年約有3000萬瘧疾病例,但自2017年至今,已連續多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此外,中國曾是世界上B肝高流行區國家,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至少有10%的人口攜帶B型肝炎病毒。幾十年來,中國持續推進肝炎防治,在B肝免疫接種、阻斷B肝病毒傳播方面成效明顯,避免2800萬人成爲B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也減少了因攜帶病毒而發展爲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孫承業說,消滅致盲性沙眼也是中國公共衛生領域近些年來的一項重大成就。上世紀50年代初期,沙眼在中國流行,高發區患病率達90%。經過幾代人奮鬥,中國沙眼防治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並通過連續監測評估,即活動性沙眼患病率低於5%、沙眼性倒睫低於0.1%,中國徹底甩掉了「沙眼致盲大國」的帽子。

孫承業還談到,十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和改進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衛生健康系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準,也爲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路直報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平均報告時間縮短到4小時以內,已經具備在72小時內檢測300多種病原體的能力。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制度,已建成4大類59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圍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羣三個環節,強化預防預警措施,作出快速反應,實現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數下降、死亡人數減少,重特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