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上市公司罰單密集來襲:8天12家被立案調查、5家擬被“摘牌”

隨着年報法定披露截止日的結束和系列資本市場新規的正式實施,上市公司罰單密集而至。

5月5日-5月12日短短8天時間內,即有至少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5家企業收到深交所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9家上市公司由於被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大額資金收交易所關注函,被監管點名的企業數量多達20餘家。

密集罰單呈現四大特點:

特點1: 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明顯增多

往年證監會每年立案調查數量大多在100家左右;2023年增加至超過130家,月均仍然不足11家。而在5月5日-5月12日僅僅8天時間內,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即多達12家。

特點2: 被ST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

僅5月12日晚間,即有海峽創新、匯金股份、特發信息3家上市公司因爲年報存在虛假記載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

特點3: 更多企業擬被“摘牌”

5月6日晚間,*ST三盛、*ST越博、*ST太安、*ST左江、*ST中期5家上市公司被深交所出具股票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面臨極大強制退市風險。

特點4: 針對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明顯加大

僅5月10日,即有包括國信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證券、東莞證券、開源證券在內的6家券商收到罰單,5月5日以來被點名的券商更是多達9家。

被罰企業增多並非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爲更爲嚴重,而是嚴監管之下問題更多暴露。當企業問題被更多處罰、嚴懲之後,上市公司規範性和資本市場生態將大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