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神秘的部落“努爾族”:爲了延續後代,女人也可以“娶妻”

聽說過女人“娶老婆”嗎?

千萬別誤會!這裡要說的不是同性戀的家庭組合方式,而是指在世界的某個部落民族中真實存在的一項奇怪的婚嫁習俗。

這個民族被稱爲“努爾族”,主要就生活在非洲東北部、撒哈拉大沙漠東面,南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的交界處。

單從介紹上來看,神秘且遙遠,也意味着有些不同於一般觀念的習俗。

只是,如何讓女人“娶妻”並延續後代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一、古老種族的生存法則

努爾是“Nuer”的音譯,不過努爾人喜歡自稱“Naath”,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指“人類”。

敢以“人類”自稱,就得有足夠的歷史文化底蘊,否則,其他人類可不答應!

不過,努爾族是真有這個資格的。

因爲考古學家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紙草書和壁畫裡,發現了關於努爾人的故事。

這變相證明了努爾族的歷史至少不短於古埃及,所謂“非洲人文的活化石”之稱,也算名副其實。

又因爲努爾族至今仍屬於一個原始部落、父系社會,所以吸引了不少學者專家前來進行實地考察。他們都想在努爾人的生活方式中,親身感受人類社會結構與風俗的演化變遷。

正如學者們所想,努爾族的社會組織與其他社會體系一樣,也是以小家庭爲最小單位的。只不過由於努爾人是父權社會體系,每個小家庭最後都會發展成大家族抱團生存的模式。

這個模式的穩固性和延續能力,是遠超現代社會的小家庭分子化生存模式的。

它體現在每一個努爾人家族,幾乎都能以完整的家族形態,歷經數千年歲月延續至今。

就像中國古代的王謝大家、清河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等,也都屬於氏族抱團生存模式。

在落後的農耕遊牧生產力下,這種模式有助於家族成員在團體的庇護下,獲得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和發展機會。

反過來,個體成員在有了長足長進後,也能反哺團體,使整個家族更加壯大。

唯一不同的是,中國古代的這些大氏族們,基本都已經散落湮滅於歷史長河中了。

而努爾族部落的大大小小家族,卻依舊存在於今天的世界當中,繼續着他們的血脈傳承。這顯然不是因爲努爾族十分強大,而是因爲他們受益於部落的“習慣法”。

這則族內法令規定,每個家庭的血脈鏈條不得中斷,如此才能保證所有財產留在家族之內。

當然,這個法令在保證家族完整性、延續性的同時,也催生出一些奇特的婚俗。

二、奇特婚俗的目的

努爾人視牛爲財產,當努爾族男子滿十五歲、女子滿十歲時,男方即可用一定數量的牛爲彩禮,迎娶女子過門。

這份彩禮既是對女方父親養育女兒的補償,也是宣告出嫁女子從此在法理上從屬於丈夫的標誌。

但這不代表女方家族將永遠佔有這些牛,當男女雙方離婚時,男方仍有權討回部分彩禮。

有些部落,一旦妻子婚後多年不育,或者離家出走,男方即可提出離婚,並且可以討回全部彩禮。

又假如,妻子在結婚後的兩年之內便去世,那麼男方依然可以要回一半的彩禮。

而且,努爾族部落都實行一夫多妻制,男方擁有多少頭牛,就能娶多少個妻子。

如此種種意味着努爾族部落至今還是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其婚俗必然透露着重男輕女的落後氣息。

但好在以上的婚俗,尚在外界的人能理解的正常範疇,而接下來要將的婚俗,則顯得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了。

假設一個努爾族已婚男子沒留下後代就去世的話,那麼,該男子的弟弟將有義務娶寡嫂爲妻。

這對叔嫂夫妻生下子女,名義上將會是哥哥的孩子,而且有權繼承去世哥哥的牛。

再假設,一對夫妻都不幸去世,且無子女,那麼,族中的長輩會制定一個少年繼承他們的家業。

前提是少年必須和親生父母斷絕一切關係,認去世的夫妻爲父母,所生育的後代算作去世男子的後代。

這番操作的目的,就是讓家族內的每支血脈都能得到延續,族內也不會出現無主的財產以至於被瓜分流失。

其實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對此並不陌生,史書記載漢朝的匈奴就有兄死娶嫂的風俗,而同宗同族間過繼兒女、傳承香火的事也比比皆是。

不過,在努爾族部落的婚俗中,女子能夠“合法”娶妻一事,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當然,也不是說任何女子都可以“娶妻”,而是必須符合特殊的條件才能享此特權。即,該女子是不能生育且離了婚的,或是因意外而成爲家庭中唯一倖存者的。

此時這名女子會被大家視爲“丈夫”,將要承擔起原有家庭的男人的責任。

大家族爲讓這個家庭後繼有人,所以才允許該女子享有和男人一樣“娶妻生子”的特權。

當她支付彩禮娶到“妻子”後,便會請一位男性親屬與“妻子”生兒育女。

所生兒女法理上都是她的孩子,與男性親屬無關。她可以讓孩子們隨自己的姓,但仍納入原有家庭的“父系門庭”。

而她本人則稱爲孩子們名正言順的“爸爸”,成爲自己小家庭的頂樑柱和主事人。

由此可見,一切“奇特婚俗”的目的只有一個:有效的延續血脈並繼承財產。

這也是努爾族部落綿延至今且沒有衰落的秘密所在。

後記

努爾人自古相信萬物有靈,搞祖先崇拜,常常以他們最寶貴的牛爲犧牲供奉神靈祖宗,祈求健康安寧。

他們能夠憑藉最原始的信仰和生存方式直至今天,其存在本身就具備極大的研究價值。

英國著名社會文化人類學家埃文思·普里查德,就曾對努爾族部落做過深入研究。

而這對我們而言,也有着透析過去、完善未來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