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銀行APP“加減法”:瘦身整合,70家商業銀行接入雲閃付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已有70家商業銀行接入“雲閃付10.0”APP,在“一鍵”操作中爲用戶提供全生命週期銀行卡的賬戶服務。這是銀行業在手機銀行APP整合浪潮下的又一進展。

操作繁瑣、沒有統一平臺、額外的服務費用……手機銀行APP被詬病的同時,銀行也遭遇用戶活躍度低、盈利能力不佳的困境。後移動支付時代,一個用戶不止擁有一家銀行的一張銀行卡,如何整合手機銀行業務?銀行人士認爲,客戶端整合是大勢所趨,銀行已經“卷”入手機銀行APP競爭。

多家銀行爲APP“瘦身”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整合或遷移旗下手機銀行APP業務。

根據此前公告,“渤海銀行信用卡”將於12月31日正式下架信用卡APP,整合至全新的個人手機銀行,屆時將停止更新信用卡APP。在此之前,紫金農商銀行稱直銷銀行與手機銀行服務合併,原直銷銀行APP業務遷移至手機銀行APP,後續客戶可通過手機銀行APP繼續辦理原直銷銀行APP的業務。

“目前各家銀行產品的同質化趨勢嚴重,客戶在APP的需求比較低,註冊相應APP後,客戶登錄和使用頻次較低,通過手機銀行APP對客戶進行轉化比較難。”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說,減少旗下APP產品後,對於銀行來說,可以集中精力在金融產品創新開發上。

某高校金融實驗室研究員對記者分析,從目前來看,許多用戶不止擁有一張銀行卡,也不止在同一家銀行辦理銀行卡,但不同銀行的服務功能同質化嚴重,用戶需要同時下載安裝多個銀行軟件,佔用着有限的手機內存,後臺運行較慢,安全性也較低。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銀行對旗下客戶端APP進行整合或遷移。早在2017年,平安銀行整合原平安口袋APP、橙子銀行APP及平安信用卡APP三大APP,統一爲口袋銀行APP;2021年,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大中型銀行“瘦身”旗下手機銀行APP;到了今年,“瘦身”趨勢更加明顯,許多中小銀行加入,上半年,寧夏黃河農商銀行、北京銀行、招商銀行、上海農商行、民生銀行、黑龍江農信社等多家銀行宣佈整合旗下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

與此同時,銀行也在積極推進統一平臺建設,加快同業合作。例如,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爲財富管理、科技輸出、融資服務、代理國際結算等多個業務提供服務;郵儲銀行推出“郵你同贏”平臺助力同業合作數字化轉型;多家銀行接入“雲閃付10.0”APP,個人客戶可享受申卡、綁卡、查卡、查餘額、轉賬、還款等全生命週期銀行卡賬戶服務。記者瞭解到,到2023年12月中旬,已有70家商業銀行,共計79款APP接入該平臺,用戶數達2000萬,約9000萬張卡開通相關服務。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告顯示,已有83款客戶端軟件因停止服務主動申請註銷備案。

“少而精”是大勢所趨

業內人士認爲,手機銀行APP走向“少而精“是大勢所趨,不僅同一家銀行的不同APP需要整合優化,銀行間的合作也應該加強,真正從用戶體驗層面推動手機銀行APP變革。

“手機銀行APP統一化,可以爲擁有多張銀行卡的客戶解決用卡繁瑣的問題,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客戶端,然後在客戶端中添加自己需要的銀行,辦理自己需要的業務。”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稱,手機銀行的開發和維護成本較高,銀行投入大量的資源開發和維護手機銀行APP,既增加運營成本,也無法讓客戶享受高品質的服務。整合或下架一些功能,加入統一的平臺,有助於銀行降低維護成本,提高效益。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建議,銀行應搭建專門的手機銀行運營團隊,從大方向整體建立考覈指標,再逐步考慮細節方向的運營。不同類型的銀行應根據自身特點挖掘用戶需求,開發相關的產品。

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要用“流程銀行”的理念來做手機銀行APP。“尤其是中小型銀行,不要貪大求全,多出來的APP,該合併的合併,該歸類的歸類。激發活躍用戶,以此來提高用戶體驗。”

不過,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在手機銀行APP整合或遷移過程中存在一些難點及風險。“如何確保用戶的隱私和信息安全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華東某諮詢公司金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手機銀行APP涉及用戶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如果泄漏或被黑客攻擊,將給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在整合和遷移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採取嚴格的措施防止潛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