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精選》爲何美國外交政策一直失敗 錯誤的選擇「自由主義霸權」

在冷戰之後的數年間,美國外交政策充滿了顯而易見的失敗,毫無重大成就。(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冷戰結束後,美國外交政策一直失敗的原因是美國選擇「自由主義霸權」(liberal hegemony),而不採取較節制的整體策略,因爲他們相信散播自由價值對於美國的安全極爲重要,且不難做到。他們誇大國際危險,吹捧自由主義霸權可以帶來的好處,並隱瞞真實的成本。

在冷戰之後的數年間,美國外交政策充滿了顯而易見的失敗,毫無重大成就。美國不斷重蹈覆轍深層的原因在於下列三種因素的結合:

1. 美國全球壓倒性的霸權地位。

2. 錯誤思想造成大戰略的失敗。

3. 功能愈來愈失調的外交政策菁英集團。

結果造成:

1. 野心過大的「霸權」,不尊重其他國家的文明和價值。

2. 沒有擴大自由理念及區域的和平,只有霸權,沒有自由,也沒有和平。

3. 給外交政策菁英充分發揮其野心的機會,沒有節制。

1991 年蘇聯解體後,世界已經改變了,但美國並未認真評估美國的整體戰略。美國沒有專注在保衛疆土、促進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而是尋求把其他國家重新塑造成美國的樣貌,並將它們納入美國設計的規則和制度中。結果是,美國削弱了自己的地位,製造了更多的區域衝突,並在許多國家留下動亂。

美國的「單極時刻」是出奇的短暫,且出現了一個敗壞的戰略環境:

1. 美俄關係的惡化,「北約東擴」的不當。

2. 促成俄國與中國的合作。

3. 中國崛起,美國亞洲再平衡的失敗。

4. 美國指稱的「流氓國家」日益強大,如伊朗、北韓、敘利亞。

5. 2003 年攻打伊拉克,引起全世界的公憤。

6. 陷入中東泥淖,花了 20 年的時間,耗費 6-7 兆美元,一事無成。

7. 反恐戰爭的勞而無功,且激發了伊斯蘭人民對美國的仇恨。

8. 2008 金融危機暴露美國的財政危機和美國製度上的腐敗。

美國重要人士對美國表現的評價(2016 年):

1.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上將(Mike Mullen)對美國的「政權轉移」,直言美國拿了 0 分。

2. 「外交關係協會」理事長哈阿斯(Richard Haass)說,「問題不在世界是否持續分裂,而是在於速度多快和範圍多廣。」

3.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說,「美國從未面對此比今日更分歧和複雜的危機。」

到了 2016 年,自由主義不論在美國或海外都在倒退,光是烏克蘭一個國家,美國就投資了超過 50 億美元,企圖轉化它成爲民主國家,但美國真正的目的是要阻止烏克蘭倒向俄國,結果造成烏克蘭更加腐敗。

美國投入在民主和人權上的努力已經產生了反效果。2012 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表的民主指數,指出在 2006-2008 年間,民主進程出現停滯。2008-2010 年間,全球的民主發展都呈現衰退,美國由「完全民主」降至「有缺陷的民主」。

在美國全球化的受益者大多是富人和知識分子。2014 年政治經濟學者科什納(Jonathan Kirshner)指出,「世界的人們對美國模式和美國的全球經濟治理已不再抱持幻想。」

美國對外政策失敗的例子:

1. 在以巴問題上,毫無實質進展。

2. 阻止核武擴散上,失敗多於成功。

3. 反恐戰爭促成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

4. 2003 年攻打伊拉克大爲傷害美國形象。

5. 2011 年推翻利比亞的格達費(Muammar Gaddafi),代表了美國不可信賴(2003 年格達費接受美國要求同意放棄核武,交換美國的支持,但美國卻言而無信)。

沒有一個像美國這樣富裕、強大且充滿活力的國家在外交上卻遭受了這麼多的失敗。

(本文摘自《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檢討》/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美國神話變成謊話,美國民主變成笑話。

美國的資本主義其實是戰爭的資本主義、

掠奪式的資本主義和贏者通吃的資本主義?

美國一向自認自己的偉大,自認是「山頂之城」、「希望之地」和「天佑之國」,

「美國第一」不僅是現在或未來,而且是永遠。

冷戰之後,美國成爲世界上的唯一霸權,至此便不允許其他國家挑戰美國的地位。

但是,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會永遠維持下去嗎?

美國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國家,也是最霸道的國家。在許多跟美國外交有關的書中,都常強調美國的天賦使命和與衆不同,美國認爲自己是「例外」的,並有着強烈的優越感和使命感。

美國認爲自己有使命去宣揚基督教和教化落後的國家和人民;美國認爲自己自身成功的例子可作爲其他國家的榜樣;美國只相信資本主義,排斥非資本主義的國家;美國以「利他主義」來包裝美國的自私自利,以「自由、民主和人權」、「解救被壓迫的人民」爲口號,在海外打仗,但其實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因此,這種表面正義實際自私的想法,使美國的外交政策進退失據,方法跟手段極度不當,失去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和支持。

本書討論分析美國在後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偏重在美國戰略上的失敗,使美國享有的「單極時刻」在不到20年的時間便被消耗殆盡,不僅如此,還走上衰退,「大美和平」也只能曇花一現。

●介紹冷戰後美國的戰略選擇以及重大外交政策,像是北約東擴、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推動以巴和解、北韓的核武問題、與中國的「化友爲敵」等等,分析美國由勝而衰的原因。

●探討爲什麼美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失敗?着重介紹美國充滿野心的外交精英集團──「美國戰狼」,和老布希、小布希、川普時代的美國,他們如何面對其他國家的崛起及反抗,尤其是中國這個大威脅?美國夢的消逝、衰落中的西方、瓦解中的西方秩序,相對的就是中國的崛起,新的權力平衡出現,東西方的文明衝突不斷,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嗎?

●然而,美國外交戰略上有什麼新的選擇?如何重建?分析美國大戰略的新基礎及如何執行,並評價美國的五位總統及外交政策上認知的錯誤,和美國國內的危機。

【作者簡介】

關中

1940年生於天津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美國佛萊契爾外交與法律學院文學碩士、外交法律碩士、國際關係博士,印第安那玻里斯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曾任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臺灣大學兼任副教授、淡江大學講座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秘書長、亞洲與世界社董事長、民主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召集人、美國研究學會理事長、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考試院院長。

主要著作包括《國際社會與國際關係》、《變動世界秩序中的國際關係》、《美國外交與中美關係》、《美國對華政策的檢討》、《認識美國霸權主義》、《意識型態和美國外交政策》、《中國命運.關鍵十年》、《川普和川普主義:分裂的美國》等五十餘冊。

《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檢討》/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