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孿生技術助力百年水文站智慧化轉型

原標題:數字孿生技術助力百年水文站智慧化轉型

北起嵩明縣西北樑王山的盤龍江全長108公里,蜿蜒的江水自鬆華壩流出,穿昆明主城而過,流入滇池。盤龍江歷來都是昆明城市防洪的重點。爲充分發揮水文作爲防汛抗旱的“耳目尖兵”作用,目前,雲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昆明分局(以下簡稱“昆明水文局”)率先將盤龍江作爲數字孿生流域試點,建成防洪“四預”平臺,助力百年水文站實現智慧化轉型。

位於盤龍江畔的百年水文站——昆明水文站將以昆明市已建水文信息系統及數據資源爲基礎,通過數據整合、功能移植、統一門戶,完善現有系統功能,並補充完善水情會商、水情值班功能,建設水文信息管理業務應用。“打開昆明水文水資源綜合門戶,進入水情會商平臺,在降雨模塊,可按區域實時查看降水分佈情況;在旱情模塊,可及時瞭解各地土壤含水率,結合連續降雨天數等數據,細緻研判當前的旱情形勢。通過現代化手段,我們已實現數據‘一屏總覽’,會商決策高效高能。”昆明水文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全市水文氣象等前端監測感知數據彙集,建設水文態勢感知駕駛艙,已形成昆明市水文態勢感知“一張圖”。同時,昆明水文局通過構建昆明水文站、南壩臥倒閘、巡津街閘BIM模型,實現場景三維可視呈現、設備仿真運行、水位虛實交互、數據驅動運行等功能,提升站點運行管理效率,實現預報數據可視化。如今的數字孿生閘站,使調度運行更智能、更精準。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現在的預報精度已大幅提高。”昆明水文局有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結合鬆華壩水庫調度預報和牛欄江—滇池補水量,已實現從盤龍江昆明站單站預報向盤龍江流域河系預報轉變,進一步提高洪水預報精度,並可直觀地在場景中查看預報成果。同時,現在的全流域搭建也讓預警更加及時精準,運用BIM、GIS等技術,基於數字孿生百年水文站、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清水通道的關鍵節點及水下地形已搭建起全流域三維可視化場景。

據瞭解,數字孿生技術已實現多場景調度、智慧智能預演。數字孿生智慧化手段支持基於預報、歷史、設計、假定4種預演場景下,鬆華壩水庫、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南壩臥倒閘、巡津街閘不同調度情形的流域洪水預演。也就是說,通過數字化手段,既可每日實時預演,提高防洪減災預見性,又可覆盤歷史洪水,假定預演場景,開展多調度方案智慧模擬。“以數字孿生技術爲支撐,將助力水文‘四預’服務,直觀地反映盤龍江流域暴雨洪水對主城帶來的洪水風險,實現及時準確預報、全面精準預警、同步仿真預演、精細數字預案,爲昆明城市洪水調度、保障城市防洪安全提供科學依據。”昆明水文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杜仲瑩)

(昆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