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 從改善英語課程做起

然而,4年來此一政策爭議不斷,近日政府又將名稱改爲「2030雙語政策」,但政策方向不變,爭議依然存在。尤其是雙語師資不足與學生英語能力落差,都是政策推出之時就可預見的問題,可惜4年來不見有效解決方案,隨着加入的學校增加,這些問題也不斷擴大。

雙語教學本身需要足夠的環境條件,包括學生與老師的語言能力、適切的學習內容與教學方法,以及足以激勵學習的需求和情境,那是非常複雜的課程設計,需要周延的規畫,絕非只是「用英語教數學」這樣簡單幾個字的概念。當學生英語能力參差不齊,教師雙語教學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強加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的作法,不難想像那樣的教學會有多無力且無效!更別說在國高中階段,學科知識內涵更深更廣,還要面對升學考試壓力,那些半調子的雙語教學,恐怕只是徒增困擾而已。

雙語政策二大願景爲「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及「呼應國際企業來臺深耕」,雖有許多相關配套,但最大關鍵還是在提升全民的雙語能力(或使用英語的能力)。在以中文爲主的成長環境下,與其好高騖遠地強迫推動雙語學科教學,不如先專注在提升英語課的學習成效上。例如從增加學習時間(包括課後輔導或寒暑假期)、提供更多元實用的英語學習內容,再輔以分級分組,用更符合條件的學習與評量方式,讓學生同時強化聽說讀寫的語言使用能力。當累積足夠的英語能力,就能更從容面對進一步使用或學習英語的機會。(作者爲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