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環境千變萬化!水下作業大隊精實訓練 怒海潛將展專業戰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負責海軍船舶海難救助等任務。(水下作業大隊提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隊員進行水中排除障礙物的訓練。(水下作業大隊提供)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平常負責海軍船舶海難救助、脫險及水中未爆彈與爆炸物處理等作業,還需依令支援責任區內的緊急災害(難)防救任務,所有隊員都必須達成「水械專長班」的結訓資格,具備基礎潛水的能力後,才能成爲這支專業部隊的一份子。

據《軍聞社》報導,因水中環境特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在水中執行搜索、工具組合及使用等能力,對於每一位水下作業大隊的成員都顯得格外重要,例行性在軍港及營區內的深水泳池訓練,早已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期間須戴上潛水頭盔和頭戴式水下攝影系統等,操作水中推進器及水中作業器材;岸上的人則要操作潛水控制箱,進行水中排除障礙物的訓練,強化專業技能及緊急應變能量。

海軍水下作業大隊表示,「水械專長班」的訓練,需具備國軍三項基本體能達85分以上、1000公尺蛙式游泳27分鐘內完成、潛泳達30公尺以上及完成各階段水下技能成績,例如基礎空氣水肺潛水、水面供氣潛水及溼櫃模擬潛深190英呎等鑑測後,始具備水下作業基礎能力。

水下作業大隊於民國48年11月1日由原救難任務編組,擴編爲海軍救難大隊,隸屬142艦隊;民國52年10月合併清港隊,下轄4個作業隊,67年5月精簡爲3個作業隊及救難人員訓練班,94年1月1日並編爆破大隊「水中械彈處理中隊」,同年7月1日更名爲「海軍水下作業大隊」,改隸屬192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