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安通過環評初審 公路局預計2032年完工

蘇花安通過環評初審,公路局預計2032年完工。圖爲2019年通車的蘇花改。(蘇花改工程處提供)

蘇花安全提升計劃(蘇花安)2月初次送環評審議,因土石方挖填量等問題,被環委要求補正再審,14日第2次審議蘇花安計劃,環委建議該案通過,不須進二階環評,但要求7月31日前補充土石方去化、易崩塌路段落石防護措施等7項資料,經確認後,送環評大會。

環境部14日第2次審議蘇花安計劃,因環委關切土石方處理方式,交通部公路局說明,土方將用在工程區標內及標間、公共工程土石方交換利用,或送至土資場、目的事業處理廠,採鐵路運送,較公路運輸更爲直捷,亦能減輕環境污染及降低臺9丁線及臺9線交通衝擊。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洪碩辰指出,大清水至崇德段發生較多事故,有優先推動必要,但東澳至南澳段沒有急迫改善需求,和平至和中段落石風險低,可延用原有道路,建議刪除上述2段道路,並評估縮減和仁至崇德段減輕開發影響。

公路局迴應,地方居民反映東澳至南澳段過去常有石子墜落狀況,和平至和中段經歷花蓮大地震,也顯得有改善必要性與急迫性。

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表示,臺灣東部邊坡高聳,碎石經常從700、800公尺高度落下,近年極端氣候造成短時間強降雨,加上臺風地震侵襲,公路局花費許多心思維護蘇花公路,蘇花改的安全性令人民有感,公路局依蘇花改經驗,承諾處理環委關注的環境維護、降低環境衝擊問題。

他強調,去年1月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坍方、雙向阻礙,公路局4天搶通,今年花蓮大地震後,經公路局修復,小型車已能通行,大型車5月底纔開放,震後至5月11日止,有感餘震高達1408次,蘇花公路沿線地質敏感,未來恐因落石頻繁致封路或道路中斷次數增加,顯見蘇花安有必要性,交通部受民衆監督,盼儘速通過環評。

經討論,環委建議通過蘇花安計劃,不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環評,但要求開發單位加強說明土石方鐵、道路轉運與標案間交換利用無法執行時的土石方去化替太方案、優先順序及配套措施;強化說明易崩塌路段落石防護措施及其效益評估,並補充沿線施工便道具體設施規畫,強化作業期間對環境影響評估,研提具體管制措施與使用後環境恢復具體規畫。

開發單位也須補充沿線廢水處理設施、地表逕流沉砂池設置區位、規模,並說明各階段處理水量、排放水質及涌水安全緩衝規畫,並評估施工廢水回收再利用可行性。

陳文瑞指出,會盡速提交資料至環評大會,如果今年8月經環評大會審查通過,希望年底覈定建設計劃、明年提出設計規畫,明年8月開始取得用地,並執行都市計劃變更程序,預計2027年發包、2032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