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變文學館 齊邦媛登報說NO

作家風骨位在臺北市和平東路與麗水街口的臺鐵員工宿舍,曾是作家齊邦媛故居,但現已搬出,日前藝文界人士呼籲保留作爲紀念館,齊邦媛登報聲明表達無此心意。(本報資料照片)

作家風骨位在臺北市和平東路與麗水街口的臺鐵員工宿舍,曾是作家齊邦媛故居。(本報資料照片)

作家齊邦媛11日在報紙刊登聲明啓事,指出她曾居住的麗水街38號宿舍已於2008年返還臺鐵,該處沒有保留任何文物,她個人更沒有保存爲故居或紀念館的心願或主張。消息一出,原本樂觀其成的支持者有些尷尬,不過也有不少作家欽佩她正直光明作風。

公私分明 毫不戀棧

曾是齊邦媛學生的政大臺文所教授陳芳明表示,「我完全不感到意外,這就是我的老師,這樣公私分明、乾淨俐落的性格,我對她的理解就是如此。」陳芳明說,「希望大家不要再打擾老師了,她是忠於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人,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毫不戀棧。」

藝文界曾發起搶救

麗水街38號是齊邦媛與丈夫、已故臺鐵前副局長羅裕昌居住長達40多年的房舍,臺鐵原先計劃今年底要拆除房舍出售土地,本月初包括作家李喬等人發出聲明,籲請文化部將齊邦媛故居及同棟大樓畫爲歷史建築,成立國立臺灣文學館北館,並將齊邦媛故居規畫爲齊邦媛文學室。

昨日齊邦媛發出聲明指出,她確實曾以臺鐵眷屬身分居住當地多年,但2008年先生臥病後,就已經搬離,且無留下任何文物,她對於無端捲入事件,感到相當困擾。

已屆九旬高齡的齊邦媛,1947年應臺大外文系之聘來臺,落腳臺灣展開學術生涯、推廣臺灣文學外譯,2009年她推出25萬字回憶錄《巨流河》,自述歷經戰亂的一生,映照出兩岸波瀾壯闊的歷史。

捐贈手稿 鼓勵閱讀

爲了鼓勵更多年輕人閱讀,齊邦媛去年把《巨流河》等著作手稿、文友書信、翻譯等心血作品,全部捐贈給臺大,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閱讀《巨流河》,瞭解「我們這一代人對教育、讀書的想法。」

今年6月,美國亞洲研究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齊邦媛,感謝她致力將臺灣文學推上國際舞臺,對臺灣文學及亞洲研究的貢獻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