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版「死神」!騰雲無人機將讓陸頭痛

中科院編號MU1612的騰雲無人機。(張鎧乙攝)

臺灣已解決發動問題,排除開發騰雲無人機的障礙臺北在與澳洲企業簽署的交易中,採購了美國設計的發動機,以組裝類似美軍MQ-9「死神」(MQ-9 Reaper)攻擊無人機。

騰雲無人機是由中山科學研究院所研發,2018年4月首飛,類似美國長11米的MQ-9。理論上,它可以作爲偵察機,也可以作爲能發射飛彈,並投擲炸彈攻擊機

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網指出,對想偵察並抵抗對岸攻勢的臺灣軍方來說,這類無人機可能是無價之寶。

然而,初版騰雲的問題在於,臺灣利用逆向工程,仿製了在商業市場合法採購的二手漢威聯合(Honeywell)TPE331渦槳發動機。但這複製品的推力不如原版,雖然能讓無人機發揮偵察功能,但卻缺乏武器掛載力。

因此臺北經美國同意後,向澳洲授權廠商採購。不過,由於發動機生產線滿載,從下訂後600天,也就是可能需要兩年,才能交付首具發動機。後來中科院以急需兩具發動機進行研發爲由,以每具640萬美元(約2億臺幣)的代價,纔買到全新的TPE331型渦槳發動機。

中科院爲了安裝這兩具發動機,大改騰雲無人機從機尾引擎進氣口機翼的設計,而新機不僅能攻擊,也能偵察。

如今臺北必須解決更大的問題,那就是騰雲若要量產,就需要更多TPE331發動機。目前中科院正在研究,到底要研發完後再下訂單採購,還是和美澳廠商合作,在臺灣設立分公司,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臺授權生產。

而這並不是臺灣第一次爲軍事應用,想盡辦法打造小型發動機,例如,年初有消息傳出,中華民國空軍將與中科院聯手,設法除役的「虎二式」戰機上取出發動機,希望能透過逆向工程,將設計緊緻簡化,製造發動器,以打造能用來能威脅對岸的高速巡弋飛彈。

華府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指出,臺灣會默默致力發展這些專案,是想要避免引發美中關切。由於多數國家都和臺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要在國際市場上採購先進武器,有時就成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