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際工具機展登場 機械公會預期創造20億美元以上商機

(臺北國際工具機展6日登場,友嘉集團展出集團旗下德國、義大利及瑞士等工具機廠技術授權且獲使用原廠品牌的高精密工具機。圖/沈美幸)

臺灣機械工業公會與外貿協會共同主辦,兩年一度臺北國際工具機展今(6)日起一連5天,在南港展覽一館、二館及臺北世貿一館同步登場,吸引千家以上國內外廠商報名參展、使用6,200個攤位,友嘉集團展出規模最大。貿協預期今年臺北國際工具機展會商機比去年倍數成長,機械公會更樂觀預期商機超過20億美元,優於預期。

2023年臺北國際工具機展是臺灣邊境解封之後,最大規模的國際專業展,也是今年國際工具機展首發。臺灣計有友嘉集團、上銀集團、臺中精機、永進、東臺集團、程泰集團旗下程泰及亞崴、臺達電、臺灣瀧澤、油機、高明、大立、銀泰、穎霖、新武、三鋒、高鋒、慶鴻、協鴻、和和、遠東機械等廠商報名,國外則有日本發那科、三菱、MAZAK、THK、德國西門子、海德漢、蔡司及創浦等,總計逾千家國內外廠商報名參展。

貿協表示,2023年臺北國際工具機展將鏈結全球工具機生態系,展出內容從鑄件、整機、鋼材到製品,涵蓋更高效、智慧、節能的各式加工設備、控制器、周邊零組件及解決方案。爲協助業者加速綠能轉型,這次在世貿一館設「尖端技術加工區」、「積層製造主題區」及「未來製造體驗區」三大展區。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今年有80個國家、超過萬名國外買主預先登錄參與實體及線上展,貿協接獲越南、土耳其、印度等國外買主報名組團來臺參觀及採購。因應歐盟10月開徵碳稅,我國明年也要開徵碳稅,這次展出以ESG ACTION爲主軸,展出更有效及智慧的綠色產品,預期今年國際工具機展商機會比去年數倍成長。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疫情以來,長達3年國境未開放,國外買主對參與今年臺北國工具機很踊躍,高明也舉辦55週年慶,有50位國外代理商來臺,機械公會展前接獲超過4千名國外買主登記參觀,比預期好。臺灣工具機業者3月接單、交期要3個月,預期6月出口可恢復正常,機械公會預估,這次展期現場及後續接單可創造20億美元以上商機,優於原先預估。

友嘉集團向來是臺北國際工具機展使用攤位數最多的工具機業者。友嘉集團表示,聯合國目標2050年淨零碳排,2030年達成碳中和,各國政府陸續響應提出因應做法並進而入法管理,其中歐盟碳關稅2023年生效、2026年將正式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因應國內外客戶盤查溫室氣體、供應鏈產品碳足跡查驗需求,這次以「智慧賦能.綠色永續」爲題,集結國內外9大品牌,展示12臺高端機種、2條自動化產線及1臺模型機。

友嘉實業這次將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印尼、巴基斯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土耳其、非洲的阿爾及利亞、義大利、東歐匈牙利及波蘭、南美洲的智利、北歐丹麥、澳洲等國客戶來臺參觀。關係企業臺灣麗偉則有瑞典、英國、比利時、西班牙、澳洲、羅馬尼亞、紐西蘭、美國、哥倫比亞、土耳其、南非及印度等國家客戶來臺參觀,有助友嘉集團業務推展。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這次展出機臺,都是集團併購歐洲工具機廠技術授權,由臺灣的友嘉實業及臺灣麗偉生產,代表臺灣生產品質已達原廠要求。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今年美國市場接單破紀錄大好,今年先接獲美國引擎大廠1.4億美元訂單,再追加1,500萬美元訂單,2023年起分三年出貨。德國三豪華車及國民車品牌,從去年下半年迄今持續下單,義大利超跑車廠也採購設備,累積訂單上億歐元。

東臺集團農曆年後來自汽車及航太等產業訂單顯著回升,目前在手訂單46億元,創近一年新高,對這次臺北國際工具機展寄予厚望。

東臺表示,東臺今年參加臺北國際工具機展會場以「DX x GX 製造新時代」爲主軸,並延續去年參加臺北國際工具機展以智慧製造主題,透過「自動化、智慧化、複合化、零碳化、服務化、新產業、新制程」等五化兩新爲概念,推出包括「智慧製造解決方案、自動化解決方案、工程集約解決方案、碳管理解決方案、DRTT工業醫生平臺、新產業解決方案」等六大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邁向「數位轉型」與「零碳轉型」的雙軸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