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尿失禁好睏擾 骨盆肌運動助改善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健康系列講座,由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潘恆欣(前左二起)和李維鈞向大家說明女性如何揮別尿失禁陰霾和產後及更年期女性私密處保養相關問題。(趙雙傑攝)

尿失禁是不少女性的一大困擾,在30至60歲女性身上比例爲26%,60歲以上則有38%。專家表示,尿失禁的治療方式有藥物、物理、手術,若爲輕症患者,可透過骨盆肌運動改善,日常生活中「忍住屁不放」、「小便解到一半緊急煞車」,都是鍛鍊方法之一。

本報昨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李維鈞主講尿失禁、私密處雷射等婦科衛教資訊,獲民衆熱烈響應。潘恆新指出,尿失禁指的是小便不自主漏出,造成衛生及社交的困擾。根據統計,女性尿失禁比例,在30至60歲女性身上爲26%,60歲以上爲38%,在安養機構的婦女則有48%。

造成尿失禁原因包括長期腹部壓力(如慢性咳嗽、肺部疾病)、吸菸、體重過重、搬重物、婦科骨盆腔手術,可分爲應力性、急尿性、滿溢性、廔管性4種。潘恆新表示,尿失禁不是老化的必然現象,提醒民衆不要忌諱就醫。若爲輕症個案,可採取保守性療法,如藥物治療、骨盆肌運動及物理療法。

潘恆新表示,骨盆肌運動有助強化肌肉,使下墜的骨盆器官回到原位,民衆可藉由凱爾格運動改善尿失禁症狀,先平躺屈膝,收縮骨盆底肌5到10秒,再放鬆5到10秒,重複10次即可。另日常生活中「忍住屁不放」、「小便解到一半緊急煞車」,也是鍛練骨盆肌方式之一。嚴重患者則建議採手術治療,例如尿道中段懸吊術、腹腔鏡膀胱懸吊術等。

另據國健署統計,臺灣女性進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齡落在48至52歲間,其中8成會出現不適症狀。李維鈞表示,停經後的女性會出現生殖泌尿道症候羣,包括陰道乾澀、性行爲困難、尿失禁、反覆泌尿道感染等,可透過補充荷爾蒙、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或陰道雷射手術治療。

李維鈞表示,根據2021年文獻,採取陰道雷射治療後,乾澀、灼熱感、性行爲疼痛、頻尿、尿失禁等症狀都能大幅改善。該治療需自費,治療時間爲10分鐘,不需麻醉、不出血,且當日可回家,不過不適用於有傷口、月經期間、化療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