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校長遴選/吳誠文:選個好總務長就可以解決學生問題

臺大校長候選人座談會。(圖/記者盧映慈攝,下同)

記者盧映慈/臺北報導

臺大校長候選人座談會在19日晚間舉行,會中雖然平和,但8位候選人都展現出不同的風範,也引起笑聲學生的底下的討論反應;其中,針對以學生爲主的治校理念說明,大部分候選人都以平實的說明建立,但吳誠文管中閔採取了「站在學生陣線」的方式吳瑞北則是將問題上升到「世界視野」,十分特別。

候選人包含臺大電機資訊學院長陳銘憲、清大前副校長吳誠文、臺大人社研究院長管中閔、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中研院研究員王泛森、臺大歷史系教授弱水電機系教授吳瑞北、行政副校長張慶瑞;在11月底開始的治校理念說明會之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重新加強自己的論述。

▲陳銘憲。

首先上臺的陳銘憲感嘆,臺大最近有許多新聞纏身,但臺大其實有許多機會跟資源,「我們要做的,是提起校友教職員與學生對臺大的信賴感」;剛好新任校長上任的日期是明年,也是臺大創校90週年,「我們可以趁90週年一連串活動的機會,來提起這樣的社會責任」,同時以國際化、跨領域的合作,包含全球暖化等重大議題,來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吳誠文。

緊接着發言的是「跟臺大毫無教職關係」的吳誠文,當過少棒投手、又是與臺大素來相爭的清大前副校長,立場尷尬的他直言,「學生只關注校園太狹隘,腳踏車多走2步路就可以停,學校的目的是教育,更應該關心老師素質」;預計上任後會先改升等評量獎勵制度,讓老師迴歸教學,他也用「鈴木一郎想到最優秀的地方打球」的故事,鼓勵學生要有追求卓越的信心,「校園問題,選個好總務長就可以解決了!」

▲管中閔。

管中閔則用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山海歌詞開頭,強調現在年輕人厭世、耍廢,認爲一切都是人生勝利組才能享受,但他自己在40年前也是魯蛇,「平常就是聽搖滾樂」,然而就像「草東」所講的,覺得沒希望的人,反而纔是更努力追求未來的,他要提倡校園公民系統,讓學生踊躍參與,還有之前提過的「亞洲旗艦計劃」創造新價值,「要給學生未來」。

▲周美吟。

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則表示,她看過學生提出的問題,其中宿舍的問題她很有經驗,「40年前我住宿舍是6人一間,現在是4人一間,有進步但還不夠」,除了關懷、協助之外,還要調整課程的彈性;像臺大可以進行「NTU energy」或「NTU bike」的反思,讓學生來提出計劃,「紐約地鐵的改善計劃TransitSlam,是由17歲的高中生奪冠,我們臺大3萬多人,不會比他差。」

▲王泛森。

王泛森則表示,無論想要改善什麼,包含學生的生活、課程、環境,都需要「錢」,所以最重要的要先募款,有了錢纔有辦法做事情;要改善的部分當然先從宿舍、學生餐廳開始,「希望能培養出人文素養的種子,種下去讓它開花」,而學生們也要想想,「世界怎麼看臺大、臺灣怎麼看臺大,我們是誰,在哪哩,要去哪?」

▲陳弱水。

陳弱水以「團隊力量」呼籲,表示學校要有一個共同打拚的意志跟方向,纔是一整個團隊、纔是完整的學校,要讓大家覺得行政部門是爲學生、老師服務的,纔會覺得贊;另外,他以身爲人文學院身分表示,提高生活品質的方式必須要有空間跟藝文,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藝文氣息

▲吳瑞北。

吳瑞北則以「厭世代」提出疑問,將問題上升到全球角度,表示「青年會選票發聲」,但大家所想要的也只不過是安居樂業而已,但世界還有許多要思考的議題;臺大是個很自由、東西跟學費都很便宜、社會又安全的地方,眼光要放遠、放大,想想傅鍾帶給大家的「每天多3小時思考」,也想想自己的人生。

▲張慶瑞。

最後一位副校長張慶瑞,則首先強調「臺大真的很棒」,3、40年來的社會議題,包含六四事件、野百合、到太陽花,都有臺大學生的身影,在科學貢獻上,有多少中研院院士、諾貝爾獎或等同諾貝爾獎的校友,「臺大真的很強」;他會用副校長身分的延續,繼續帶領檯大往前,再進一步,除了科學或社會繼續保持之外,還會擴展其他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