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乖長大可能變平庸? 「不聽話」的孩子其實有5個優點

孩子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長久以來「聽話」都被當成好孩子的必要條件,守規矩、順從的孩子總是得到父母老師的稱讚,而頂嘴、執拗的孩子往往被批評。不過,《生命時報》引述心理諮詢師說,前者雖然成長過程會比較順利,但容易流於平庸,而後者有自己的可愛之處,這些可愛往往也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備的品質

1.更有主見,不盲從。不聽話的孩子往往能意識到「父母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知道事情有一種以上的選擇,這說明他們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洞察力。這種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成爲牆頭草,而往往能成爲意見領袖

2.更獨立,不依賴。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於父母的獨立個體」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被包辦,而喜歡自己動手行動力、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因而不斷增強。

3.更抗壓,不做「玻璃娃娃」。父母、老師的權威性不言而喻,能夠在師長面前敢於表達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氣、更抗壓、更能經受挑戰

4.更有創造力,不做複製品。多聽話便少用腦,相反的,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更喜歡動腦子,因此更具備創新能力

5.更會表達,不做悶罐子。有些家長抱怨孩子頂起嘴來「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實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思想、闡明自己的理由。用語言外界世界多次溝通、反饋後,他們往往能語出驚人。

▼孩子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不過,專家也強調,面對很多原則性問題時,還是要教孩子聽話,例如在基本行爲準則上,不拿別人的東西禮貌待人等,或是在偶發緊急情況下,沒有時間詳細說明,家長必須要求孩子絕對的信任和服從。

另外,放手孩子的「不聽話」也應該是逐步的,例如從孩子0歲到20歲,每年減少5%的「聽話」,到了20歲真正獨立成人。專家說,在過程中,對孩子過分不聽話的行爲,可以採取「引導+嘗試」,一方面耐心闡明道理,另一方面鼓勵孩子去驗證自己的錯誤看法,透過挫折自己糾正方向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