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和平 拜習會的共同期待

(圖/本報系資料照)

拜習會登場,兩國領導人針對一系列雙邊和全球問題,進行坦誠、建設性的討論,並在分歧的領域交換意見,並就臺灣問題做實質交流。

白宮會後發佈新聞稿,強調拜登態度一如美國曆屆政府,並未改變「一箇中國」政策,重申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聲明中指出,美方期待兩岸的分歧以和平方式解決,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世界利益。

中國外交部釋出的新聞稿中,習近平稱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一如過往,中方再次強調美方的「四不一無意」,即美國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

相較於美國將臺海問題看作「區域安全穩定」及「對印太盟友鋼鐵般的承諾」,中國在聲明稿中將臺灣問題視作美中關係的原則與基礎。在雙方皆釋出善意、有意願控管競爭的氣氛下,我們不難理解,中國並無意提升與美國的對抗,要控管風險便不會輕易讓臺灣成爲發動衝突的前線。

據路透社報導,白宮官員轉述,習近平提到美國聽到中國計劃在2027或2035年對臺發動軍事行動,但習近平否認未來幾年內有這樣的計劃,中國更傾向與臺灣和平統一。

這場拜習會的基調,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就是恢復及保持溝通,控管分歧以防止衝突,並且尋求在共同利益及全球事務的合作;中國也希望與美國共同合作承擔維持全球秩序的大國責任。換言之,在美中相互依存時代的競爭趨勢下,臺海和平是兩國可以控制的風險,也是共同的期待。

中國在2027年與2035年的計劃並非解放軍武力攻臺的期程,「2027建軍百年目標」是進行軍事現代化改革,全面提升捍衛國家安全的戰略能力;「2035願景目標」則是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下的國防戰略規畫,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而在2049年達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

中國始終未改變統一臺灣的目標,也未停止國家軍事強化及擴張,但並非不考慮內外部因素就貿然求戰,更不會忽略動武背後極高的戰略成本。中國務實的考量是避免與美國產生衝突,即便臺灣問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家事業,仍會以和平統一作爲主旋律。

對於習近平否認對臺動武的計劃,我們可感受到中方的剋制與期待和平的善意;然而居安思危,我們不能輕忽中國單方面動武的可能性,也必須注意中國在臺灣海峽海空「灰色地帶」對臺灣的施壓,因此審慎備戰纔是臺灣控制衝突風險、維持國家安全、穩定臺海和平的避戰手段。

(作者爲前海基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