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危機曝美軍太平洋「最大弱點」 美官員:後勤

美軍航母「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與油料補給艦「拉勒米號」(USNS Laramie),去年10月11日在東地中海航行的場面。(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與澳洲去年夏天舉行「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軍演,展現美國深化亞太合作以對抗中國大陸軍事企圖的用意,美軍還留下不少裝備存放於澳洲。臺灣問題讓美軍不得不認真檢視自家在太平洋地區的戰備情況,倘若共軍武力侵臺,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後勤能耐會成爲任何潛在的臺海衝突之中最大的弱點之一,正努力迎頭趕上。

路透社31日報導,美國陸軍去年夏天與澳洲的演習結束後,在澳洲東南部維多利亞省班迪亞納(Bandiana)留下了汽車與拖車約300輛、貨櫃130個,這些都是未曾曝光的數字,以供3個後勤連、約500人左右的後勤部隊,確保戰爭物資送達前線,將來演習、天災或者戰爭都用得着。

美國太平洋地區陸軍司令弗林(Charles Flynn)向路透社表示,美軍正持續在這方面加強,已與太平洋地區許多國家達成相關協議,但他未具體說明有哪些國家。

路透社訪問20多名美國現任、前任官員發現,美國在任何可能的臺海衝突之中,最大弱點之一是太平洋地區的美軍後勤網。官員指,美國兵推結論顯示,中共可能打擊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MSC)的支援艦(補給船、油料船),以癱瘓美國空軍、海軍戰力,這種作法無需與美國戰機、水面艦正面對決。爲了補強這個弱點,美軍正力圖把後勤樞紐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澳洲的後勤倉庫就是其中一處。

五角大廈迴應,美國國防部正與盟國合作,讓美軍機動力更強、在遍佈四海的情況下保持戰鬥力。但批評人士認爲,美軍後勤網路仍過於集中,華府尚未投入足夠資金,迫切程度也不夠。美軍運輸司令部在俄烏戰爭向烏克蘭軍隊輸送重量逾6.6億磅的裝備、超過200萬發火炮。但美國官員與專家坦承,若要支援距離中國大陸海岸僅約100哩的臺灣,難度更高。

美國第七艦隊海軍飛機地面指揮信號員,24日引導F/A-18E超級大黃蜂從尼米茲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 71)起飛。(圖/DVIDS)

美軍一名匿名軍官透露,彈藥供應是印太地區最優先要務,其次是燃料、食品、設備零組件,「倘若有槍無彈,這會是火燒眉毛的問題。」這名軍官還說,美軍針對臺灣突發狀況的規劃已在順利進行中。美國官員警告,若發生重大沖突,海軍艦艇的飛彈防禦系統有可能很快就面臨無彈可發的狀況。

除了後勤網不夠強,路透社指出,美軍另一個大問題是高齡的補給艦隊。 設計用於載運坦克等重型武器進入衝突地區的船艦均齡44年,部分甚至超過50年。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領袖韋克爾(Roger Wicker)向路透社表示:「美軍未來5年遏抑西太平洋衝突的能耐,還達不到必須具備的水準。」

美軍濱海戰鬥艦「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2019年9月2日在泰國準備參加東協聯演。(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國會去年4月兵棋推演內容是中方準備對臺發動兩棲攻擊,以大規模空中火力與飛彈打擊亞太的美軍基地,包括日本沖繩海軍基地、東京橫田空軍基地。負責這場兵推的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研究員華瑟(Becca Wasser)說,美軍後勤樞紐、油料船、空中加油機等環節可能遇襲,國會議員視爲「警鐘」。

拜登政府去年7月宣佈要在澳洲班迪亞納設立臨時後勤中心,最終會在昆士蘭省成立長期據點。此外,美方也同時擴大與菲律賓、日本等太平洋盟國之間的合作。路透社根據一份美國軍方內部文件指出,班迪亞納倉儲設施可容納300多輛車、有800個貨運托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