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機械工業公會:機械產業2035年產值倍增至新臺幣3兆元

臺灣機械工業公會27日發表首本臺灣機械產業白皮書,副總統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受邀出席。圖/臺灣機械工業公會提供

臺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27日主持臺灣機械產業發展論壇暨白皮書發表會,臺灣首本機械產業白皮書宣示,臺灣機械產業已是第三個兆元產業,2035年臺灣機械產業發展願景是產值倍增而達新臺幣3兆元,提高附加價值提高至35%、人均產值提升至600萬元。

魏燦文表示,機械業在臺灣經濟發展扮演不可抹滅的地位。臺灣機械業有1.4萬多家,從業人口高達50萬人,2023年臺灣機械產業產值受景氣影響而下滑,從2022年新臺幣1.45兆元降至1.25兆元,2024年1月業績又回升,代表春燕已經來了。業者面臨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原物料上漲、通膨及氣候變遷等問題,但要從淨零排碳、智慧製造及數位轉型等面向進行轉型。

魏燦文也代表機械業者,向與會的副總統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提出六大政策建言,籲請政府,一、支持產業深化技術與產品研發創新;二、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絡;三、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四、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五、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六、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

副總統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致詞表示,國家希望工程也有三大策略,一、臺灣要以創新爲驅動力的發展模式;二、協助臺灣大大小小的企業,完成數位化的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三、臺灣製造業要立足臺灣、深耕臺灣及放眼全球。他也期許機械業除落實2035年臺灣機械產值倍增、提升附加價值及人均產值等三大目標,還要增加第四個員工薪水倍增。

機械公會表示,爲實現臺灣機械產業2035發展目標,機械公會提出三大發展主軸,一、鏈結客戶,創造客戶應用價值、洞察需求;二、加速拓展國內外市場、強化體質:三、持續提升競爭力;並提出六大推動策略來作爲支持發展主軸的行動準據,1、由單機銷售轉向解決方案提供,2.由生產方價值轉向創造客戶方價值,3.隨製造基地轉移開拓新市場,4.因應國際新趨勢,開拓新藍海市場,5.以精實管理、數位工具提高競爭力,6.以差異化、客製化成爲客戶信賴夥伴,相信可以做爲機械產業,甚至是製造業經營發展的戰略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