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達路岸長廊開幕 原住民學生展示編織藝術

臺科大達路岸長廊開幕,立法委員伍麗華(右五)、臺科大校長顏家鈺(右四)、學務長王惠君(右三)等人一同開幕。(臺科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臺科大達路岸長廊開幕,由臺科大原住民學生展示傳統編織藝術,未來也可成爲原住民文化的展示空間,更舉辦一系列原住民活動,讓師生可以進一步瞭解原住民文化、音樂與美食。

臺科大校長顏家鈺表示,臺科大有一百多名原住民學生,分別來自各個阿美族、布農族、泰雅族等不同的族羣。臺科大一直很關心原住民同學的身心和學習狀況,提供課業輔導、也有助學獎學金,臺科大校友會也特別提供攜手傳愛獎學金讓原住民同學們安心就學,希望讓原住民學生們不論在生活經濟、心理及學習狀況都能妥善照顧。這次透過達路岸長廊開幕,期望能保有同學們既有的族羣文化和認同,提供原住民文化公共展示空間讓他們和大家交流。

臺科大達路岸長廊開幕,臺科大原住民學生展示傳統編織藝術,未來也可成爲原住民文化的展示空間。(臺科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立法委員伍麗華特地來參加臺科大達路岸長廊文化空間開幕,一開始就親切的和同學們用族語問候。聽到臺科大同學用排灣族的歌曲,她內心很感動、也很驕傲,她說,很開心學校有這樣的空間和場域讓原住民的同學有地方揮灑和回溯找到自己的養分。

出身排灣族的臺科大機械系同學凌睿瀚現場演唱族語歌曲。(臺科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達路岸」是阿美族語的青年聚會所,也是臺科大第一個以原民文化爲題的校園公共空間,達路岸上方有大波浪形之木板,地坪爲碎海浪狀的地磚,並由疊砌的石板加上木質與格菱紋構成展區,並藉由建築系投入空間專業,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與原住民青年社一同參與完成,以後可在這邊辦理原住民展覽、原民樂舞展演、工作坊等相關活動。

此次的展覽以針繡設計情人袋爲主題,展現原住民的符號、圖騰、色彩。「情人袋」是阿美族傳統中傳達愛情的禮物,材料爲線、針,透過傳統技法,每個作品都是臺科大原住民同學一針一線穿引出的圖騰與色彩,不僅代表自身的文化,也思考着與日常生活的融合。

臺科大機械系同學凌睿瀚出身排灣族,畢業於屏東高工機械科,之前一直都在部落讀書。凌睿瀚今天演唱排灣族歌曲讓人驚豔,他說,自己會說一些族語,也聽得懂,家裡的長輩在家多是用族語溝通。來臺科大就讀的他,很開心有很自由又開放的讀書環境,學校也給予輔導和支持,但他仍認爲最重要的都是自律和努力,也期許自己和原民同學們都能更努力。

特別的是,凌睿瀚曾帶領着15位同學參訪自己的家鄉,一起到屏東縣三地門鄉口社部落進行深五天四夜的排灣族傳統文化以及樂舞學習等,透過這些學習,不僅讓學生們將祖先傳承的智慧與文化持續傳承下去,也將所學的帶回到校園,進行系列的靜態展演、原民市集擺攤及工作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