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攜手海內外學術電競平臺 共育數位虛擬運動人才

會簽定合作意向書,將共同培育數位虛擬運動人才。(臺師大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隨着AI、VR、AR等新科技日漸成熟,國際大型運動賽事開始打造元宇宙新世界,國際奧會更在今年6月舉行首屆「奧林匹克虛擬運動節」,透過新興科技進行多項虛擬運動賽事,吸引至少100個國家、超過25萬名參賽者,隨着奧運搭上最新科技趨勢,勢必再將虛擬運動推向新高峰,因此臺灣師範大學攜手多所大學校院及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與美國學術電競聯合總會簽定合作意向書,將共同培育數位虛擬運動人才。

首屆奧林匹克虛擬運動節於6月22日至25日在新加坡舉行,其中亮點是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賽事,首次現場直播決賽,吸引至少100個國家、超過25萬名參賽者。

我國方面,行政院也於2022年提出「臺灣運動X科技行動計劃」(2022-2026),以Sports Everywhere爲願景,投入資源在運動科學研究及應用,創造智慧育樂新價值,臺師大執行政府「擴大運動科學能量與成果橋接計劃」,攜手臺北大學、臺北城市科大、正修科大、醒吾科大、健行科大、弘光科大、樹德科大、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等單位,與美國學術電競聯合總會攜手簽定合作意向書。

臺師大表示,簽約後,各單位將借鏡該總會的理念架構、課程規劃和活動賽事舉辦經驗,推廣以數位虛擬運動爲媒介,達成國際合作交流、跨域人才培育,以及強化臺灣數位電子運動產業職業發展生態系等目的,並建立應用數位虛擬運動於教育、社會和產業發展的交流基地。

臺師大提到,此次簽約合作的美國學術電競聯合總會(Network of Academic and Scholastic Esports Federations NASEF)爲非營利組織,秉持「學習、公平機會、社區意識、多元認同和尊重」的核心價值,藉由電競運動遊戲,提供一個具理論依據且創新的沉浸式體驗學習發展模式。NASEF的願景是「確保所有的年輕學子具備改變社會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成爲一個受過教育、有生產力和有同理心的人」。

臺師大說明,爲了達成此願景,該會的核心任務爲「提供所有年輕學子有機會利用電競運動作爲管道,發展工作生活所需之STEAM能力和社會情緒屬性,如溝通、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目前提供服務合作超過70個國家,3800個會員組織和3萬名年輕學子。

NASEF執行長與創辦人Gerald Solomon創立組織近六年,從美國加州開始推動其理念,提供體制內學校和體制外社區課程方案,提供年輕學子游玩中學習成長。其設計的課程模組經研究證實,學術電競對社羣創建及歸屬感強化、STEAM 教育之興趣、社交情感學習與挫敗應對,以及多元學生參與等皆有正面影響。該會影響力已逐漸從北美擴及全球,被國際電競總會(IESF)選爲重要教育夥伴組織。

NASEF主要合作學術組織與營運理論架構,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羣學習實驗室研究團隊(Connected Learning Lab),研究主軸包含社區營造、融入STEM於電競運動、社會情緒學習和多元學子參與等。其協助NASEF提出之電子競技運動生態系統,可用於相關人才跨域培養規畫參考依據。對電競運動的興趣可引導學生探索相關職涯發展,NASEF課程模組內容即依據生態系統的概念設計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