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改變低薪問題 從這一步開始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賴樹立表示,臺灣若要改善低薪有感,最重要的是產業升級加快速度。(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去年平均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爲3萬8,208元,創下2001年以來新高,但民衆似乎無感覺薪水仍然很低。勞動力發展署副署長賴樹立表示,臺灣要改善低薪,最重要的是產業升級要加快,不能把以往「工業社會」的理論拿來「服務業時代」來使用。

「怪年輕人學用落差大、低薪挑工作,但學用落差到底是誰造成的?制度也不是年輕人設計的,爲何要怪年輕人?」賴樹立進一步說,年輕人很會挑工作,難道年紀大的人不會想要挑工作?誰不想找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學用落差是因爲臺灣高等教育發展的太快,教育翻轉太大,產業轉型跟不上所導致,賴樹立說。在以往的工業時代,例如水晶肥皂工廠,只需要20%的學生,而有80%的國高中畢業生,公司就能負擔。

▲賴樹立認爲,把「工業時代」的想法套在「服務業時代」是導致產業結構提升龜速原因之一。(圖/記者林潔玲攝)

但隨着教育快速成長,若水晶肥皂工廠沒有升級成利潤較高的香皂,獲利無法提升,就無法負擔90%的大學生,以及10%高中職畢業的學生薪水。賴樹立認爲,產業升級太慢兩者沒有好的銜接,導致薪水面臨低薪化的問題,也會衍伸學用落差。

「學用落差、缺工等問題不只臺灣有,美國也是,名師高徒制也推了20~30年了」。賴樹立指出,年輕人高學歷化不願意做基層工作,產業結構不改變就會永遠低薪,因此,不能把以前「工業社會」的那一套拿來「服務業的時代」使用。

賴樹立強調,臺灣的年輕人其實都相當肯學,就以勞動力發展署推出的青年職業訓練方案當中,包括雙軌訓練旗艦計劃產學合作訓練、青年就業旗艦計劃、名師高徒計劃、輔助大專院校辦理就業學程計劃等,都提升不少青年的武器,希望今年能再增加更多方案輔助青年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