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協會 10年有成

林聰明,《護國神山-玉山》,油畫,150P。圖片提供/臺灣美術協會

潘蓬彬,《花田》, 油畫,6F。圖片提供/臺灣美術協會

江漢清,《金碧輝煌》,白瓷造型瓶,162×88cm。圖片提供/臺灣美術協會

餘貴勇集聯,2018年。圖片提供/臺灣美術協會

甫於7月9日於中正紀念堂閉幕的臺灣美術展,在新任理事長潘蓬彬的帶領下圓滿成功閉幕,也爲創會10週年畫下新的里程碑。

談及草創臺灣美術協會的緣起,臺灣當代著名畫家且現爲榮譽理事長的創會理事長林聰明仍略顯激動的指出:「我們一羣本土的藝術家,原本都是臺日美術協會的會員,也很珍惜與感恩這份交流的情誼,卻沒想到當他首次接任臺日美術協會理事長時,拿到的名片竟然寫着臺日美術協會臺灣支部。」根深柢固的民族自尊心,讓他在無奈下毅然和多位本土藝術家成立臺灣美術協會。

林聰明說,「我們創辦的協會是包容多元,有中西畫家,有雕塑家,有藝術理論家,更有藝術市場專家,就是這樣海納百川的概念。」讓協會成爲當代各門類的藝術家們得以發揮專長,並在多次的國內外交流展出中受到重視與獲得廣大的迴響。他也表示,協會每年會舉辦油畫比賽,在高獎金的鼓勵下,讓臺灣的藝術家有發揮的舞臺,「這也算是我們這一代藝術家的貢獻吧!」

多元包容 協會創立宗旨

師專體系出身的林聰明,在那個年代的宜蘭堪稱精英,他的畫作能在具象世界中選擇自己的藝術世界,創造獨特的視覺語彙,尤其在創作中呈現的鄉土人情或大山大海,都不斷凸顯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並轉換成幅幅精彩、具生命力的創作。

今年剛卸任的前理事長江漢清指出,「臺灣美術協會有我們這羣藝術家共同的願景,我任內最大的期許是希望臺灣美術協會能樹立臺灣美術界的新指標,爲臺灣的藝術界創造出一條可大可久的標竿平臺,共同開拓臺灣美術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一門三傑,三兄弟都是著名藝術家的江漢清說,右旋肌受傷開刀後,爲協會的永續經營與長遠發展,讓他毅然辭去理事長的職務,也讓他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創作的空間與有系統的復建,雖然有壯志未酬的遺憾,但塞翁失馬,人生總須面對諸多選擇。

美學 延伸到社會教育

江漢清不僅專精油畫,近五年來更鐘情於詩瓷陶話,作品在平面與立體藝術的交錯映襯中,吸引不少畫廊及展演廳的爭相邀約。江漢清說,「我心靈的光在天馬行空中連結心靈圖碼,也因觀賞者對圖像的想像力與觀察力不同,進而產生更多可貴的藝境空間。」江漢清的陶瓷作品融合了他對圖像的體悟,並把亮麗的色彩、富肌理的線條及鮮活的畫面,以中西合併方式,將立體的陶瓷擁有平面藝術的靈魂,是臺灣少數能開創新局的藝術家。

剛接任理事長的潘蓬彬是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及油畫家,他表示守住過往的美好時光是協會基本的目標,但未來還要能開創出新的格局及作法,比如協會可以和社區大學合作,把技巧、觀念及思想透過不同的管道傳達出去,把一般民衆對美學的視野打開,從體制教育延伸到社會教育。

小型拍賣會 明天登場

潘蓬彬說,今年除了協會既有的目標架構外,也和中國時報合作全年4場的中時藝博會,每場藝博會後將同步推出拍賣會,這是藝術家共同的舞臺,它更是「庶民參與、藝術平權」相當重要的關鍵。他說,此外協會8月3日下午兩時在明星咖啡館有場小型拍賣會,未來在77畫廊及明星咖啡館會長期固定舉辦類似的展覽及拍賣,進而慢慢走向國際化。

藝術典藏圈【快來加入粉絲團按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