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當「臺灣花枝丸」遇上「雲南小鍋米線」

米幹節雲南特色傳統盛宴-長街宴菜色。 圖: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提供 (示意圖)

臺北,魚丸、阿婆鐵蛋、大腸包小腸;桃園,大溪豆幹;宜蘭,蔥油餅、包心粉圓;新竹,貢丸、米粉、肉圓……在雲南省中部玉溪市的知名臺味小吃店「御味軒」裡,畫着一幅臺灣地圖,地圖旁標註着臺灣各地的招牌美食和景點。這成了當地民衆瞭解臺灣的窗口。

「我們店裡的很多客人都是玉溪五中的學生,他們對寶島臺灣充滿好奇。」店主肖鵬、黃鬱芬夫婦說,開店的初衷,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他們發現的臺灣味道、臺灣「小確幸」。如今,這一目標已然達成。

肖鵬和黃鬱芬是一對兩岸夫妻,一個出生在玉溪易門,一個來自臺北。兩人的相識,源於2008年在上海的一次邂逅。彼時,肖鵬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一天,作爲公司代表,他接待了在臺北一家雜誌社擔任編輯的黃鬱芬。

「當時,她第一次來大陸,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興趣。」肖鵬說,他和黃鬱芬年紀相仿,又特別聊得來,就成了黃鬱芬瞭解大陸的嚮導。

後來,倆人互留MSN,成爲朋友,又發展爲戀人。半年後,黃鬱芬來到玉溪,和已歸鄉的肖鵬會合。

「玉溪不僅四季如春、氣候宜人,百姓還很熱情質樸。」第一次來玉溪,黃鬱芬就喜歡上了這裡,還愛上了玉溪的豆腐小鍋米線和牛肉卷粉。返臺後,黃鬱芬決定辭掉工作,重回玉溪,讓兩人的異地戀畫上句號。兩年後,肖鵬和黃鬱芬步入婚姻殿堂。

「我們倆一個像臺灣花枝丸,名字好聽、外剛內柔;一個像玉溪豆腐小鍋米線,其貌不揚,但越吃越有味兒。」肖鵬說,儘管他和太太成長在海峽兩岸,但大家的三觀一致、尤爲契合。

婚後,爲了照顧臺灣的父母,肖鵬陪黃鬱芬回到臺北。其間,酷愛美食的他在親戚家的飯店做起廚師,潛心鑽研臺灣小吃。

「臺灣很多人都是從大陸各地過去的,他們會向我打聽祖籍地現在是什麼樣子,也很好奇我在大陸的生活。」肖鵬說,在臺灣期間,他吃到很多美食,也結識很多朋友。周圍的人聽說他是「大陸姑爺」,都很熱情。

2014年,已生育女兒的夫妻倆回到玉溪。他們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開了「御味軒」。在倆人的精心打理下,小吃店的生意逐漸紅火。

在「御味軒」的大廳裡,有夫妻倆共同繪製的臺灣美食地圖。店裡售賣60餘種臺灣小吃,牛排飯、臺式海鮮炒飯、大腸包小腸、蝦片等,都受到顧客喜愛。品嚐美食之餘,顧客總愛打聽臺灣哪裡好玩,哪家的魚丸最好吃,什麼樣的伴手禮最值得買……

「我會向他們介紹很多臺灣習俗,比如有人亂丟垃圾的地方,臺灣會用『頭上三尺有神明』替代『禁止亂倒垃圾』;在臺灣乘坐公交車時,會遇到司機突然停車下車,他可能是去扶一位過馬路的老人......」肖鵬說,「御味軒」成了玉溪人瞭解臺灣風土人情的一個窗口,來過這裡的很多學生食客畢業後還會回到這裡和他聊天。

2020年,因爲女兒要上小學,肖鵬和黃鬱芬再次開始了異地生活。一個留守玉溪打理小店、照顧父親,一個帶孩子求學臺灣。隨後的新冠疫情更是讓他們的分別再次「拉長」。

今年6月29日,當由臺北經深圳中轉飛往昆明的CZ3088-CZ6923航班降落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闊別三年半的肖鵬和妻女終於迎來團聚,一家人緊緊抱在一起。回到玉溪,肖鵬帶妻女吃了久違的牛肉卷粉,重遊撫仙湖,參觀新建的澄江化石博物館……

如今,黃鬱芬又帶女兒回到臺灣上學,肖鵬繼續留守玉溪,但他們不再害怕分離。

「雖然大家相隔兩地,但溝通從未中斷,感情也一如當初。」肖鵬說。

在他們共同的小吃店,「御味軒」的招牌上還寫有六個大字:「中國心臺灣情」。(胡遠航)

(本文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