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 國際學者齊聚新北

「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登場。(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戴寶村教授「文協一世紀.臺灣文化力」專題演講。(新北市立圖書館提供)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新北市立圖書館與國立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於10月1、2日邀請日本、韓國、和臺灣共50位國內外學者,齊聚舉辦「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透過交流分享彼此研究成果,回顧臺灣近百年的文化歷史軌跡。

1921年臺灣一羣知識份子組成臺灣文化協會,展開「文化啓蒙運動」,是新文化運動浪潮席捲臺灣的起點,讓臺灣在被殖民的困境中,仍能面對迅速改變的世界。

「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今(1)日於臺北大學人文學院國際演講廳以線上實體同步進行的方式登場,臺灣史學者、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戴寶村教授特別進行「文協一世紀.臺灣文化力」專題演講,揭開2天研討會的序幕。

此次除探究文協百年的議題,針對新北市立圖書館典藏全臺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街莊行政檔案《臺北州檔案》, 今年亦持續發表相關研究,讓國內外學者可以透過彼此研究成果,使與會者瞭解文化先驅爲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及貢獻,尤其在疫情起伏、國際來往受限的當下,能夠跨越國界,讓學術研究交流不因疫情而中斷,更深具意義。

新北市立圖書館王錦華館長表示,今年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100週年,臺灣文化協會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化啓蒙團體,1895年馬關條約簽定,開啓了日本殖民臺灣的50年曆史,也帶給臺灣人民另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

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表示,此次研討會共有6個場次,19篇學術論文,邀集臺灣、日本、韓國學有專精的學者與專家,除探討臺灣文化協會創立後,對社會文化的啓蒙及迴響、知識份子的活動及1920年代後臺灣社會的新貌等,同時也針對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朝鮮的政治變遷與發展,進行相關議題探究,希望能進一步擴張新北學的能量,開展大臺北學、地方學、臺灣史、東亞史的研究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