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肉品市場將撤除屠宰業務 家畜肉類公會力爭生存權

臺中市家畜肉類公會2日陳情指出,希望能維持屠宰業務地點遷移,讓肉商生存下去。圖/曾麗芳

經營逾40年的臺中市肉品市場,在臺中市政府規劃下,將於2021年底終止屠宰業務並停止拍賣豬隻原地轉型爲複合式商場。臺中市家畜肉類商業同業公會2日率領數十名會員陳情指出,一旦終止屠宰業務,臺中市民未來恐將吃不到溫體豬肉,希望能維持屠宰功能或尋求符合肉商需求的地點遷移,讓肉商可以生存下去。

由臺中市肉品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的臺中市肉品市場,至今經營逾40年,周邊已從原來的農業區轉變爲住宅林立,因爲屠宰業務衍生的環境污染噪音問題,長久困擾周邊住戶,要求遷移肉品市場。臺中市政府因此決定推動原址轉型活化,撤除屠宰及拍賣業務,轉型爲綜合式商場。

臺中市家畜肉類公會理事長張國樑指出,在前臺市長鬍志強及林佳龍時代,規劃遷移到烏日,他們也沒有反對,臺中市肉品市場一旦解除拍賣、屠宰業務後,導致業者必需重回40年前遠赴其他縣市承銷豬隻後再運回太平、大里、潭子屠宰場屠宰,造成二度污染、遍地開花,並不符合環保效率,無形中增加運輸成本,且運輸過程路途遙遠,肉質能否維持新鮮堪憂。

張國樑強調,「市府強行通過轉型活化規劃案,不顧肉商生存權益」,2020年底再發布公告,從今年3月1日起逐月減少拍賣量1/3,嚴重影響臺中市肉品需求,3/1臺中市毛豬拍賣價每公斤77.34元,比鄰近縣市高出近10元,也比全國平均價70元高7元,顯示供需失調,無法平穩物價

臺中市家畜肉類公會總幹事李渙文則表示,公會旗下擁有400多個會員,「一旦撤除屠宰及拍賣業務,將影響上千個家庭生計」,肉品市場的污染問題都已逐步改善,如果無法原地經營,也希望市府能尋求符合肉商需求的地點遷移,讓肉商可以生存。

臺中市政府表示,臺中肉品市場將保留肉品批發及零批業務,作爲臺中市攤商取得豬肉的交易平臺,維持供應市民生鮮豬肉;同時,市府也將全力協助供應人及承銷人將屠宰業務順利移轉周邊地區,並規劃輔導承銷人、肉商及販運商業者進行共同運銷節省運銷成本,提升肉品品質、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之效,創造市民、肉商及公司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