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花蓮美食! 不塑餐廳吃出好味更愛地球

花蓮「不塑餐廳友善店家」的減碳永續行動,讓更多餐廳和民衆參與,共同爲環保努力。(圖/中時新聞網)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塑膠袋充斥着我們的生活,舉凡用餐、購物、辦公皆能看到它的身影,使用起來雖然方便,但對於環境的影響卻是甚大。好山好水的花蓮,不僅擁有許多美食,更有值得學習的不塑餐廳友善店家,讓我們一同認識他們的做法及減碳永續行動。

花蓮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張華砡表示,自109年開始推動不塑餐廳計劃,目前已有122家餐廳參與。因着這項政策,民衆已借用了7萬多個餐具,相當於減少31公噸的碳排放。「最令人滿意的是,看到民衆在外用餐時的改變,開始不使用1次性餐具,轉而支持這些環保餐廳」她說。未來的目標是持續擴大這個計劃,讓更多餐廳和民衆參與,共同爲環保努力。

科長張華砡表示,花蓮縣自109年開始推動不塑餐廳計劃,目前已有122家餐廳參與,相當於減少31公噸的碳排放。(圖/中時新聞網)

不塑餐廳友善店家之一的「咖逼小売宅」,位於日據時期檢察長宿舍改建的日式老宅咖啡廳,不僅提供美味的點心,更以其獨特的環保舉措吸引顧客上門。一進門,會先被店內兩隻可愛的寵物「鬥財」和「囍妹」吸引。爲了推動環保,店家設有「袋袋愛分享回收箱」,提供顧客回收家中乾淨的紙袋和環保袋,分享給有需要的人。這種簡單而實際的環保行爲,讓顧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列。

另一家法式點心「邊境法式點心坊」,老闆開店的初衷是希望與更多人分享高品質的法式甜點,同時推廣對食材和製作技法的重視。該店堅守對環保的承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呼籲顧客減少使用1次性產品。這種對環保的積極參與,不僅體現在食材和製作上,更體現於餐廳對環境友善的態度。

花蓮美食環保之旅不僅吃出美味,更發現愛護地球的力量,展現一系列的努力和成果,這些餐廳不僅將美味帶給顧客,更在經營中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圖/中時新聞網)

下一站景點,穿梭在百年洋房的「黑金通」,能確實感受到這座老建築的歷史軌跡。2樓的複合式餐廳提供寬敞的用餐環境,同時店家也積極響應環保減塑政策,減少1次性餐具的使用。在這裡用餐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同時滿足對環保的具體實踐。

臺灣人喜歡手搖飲,在花蓮也不例外,即使在「泰讚了」飲品店也能看到環保行動的身影。店家提供環保杯的借用服務,讓忘記攜帶環保杯的顧客可以輕鬆減少1次性杯子的使用量,這些循環使用的環保杯,皆由專業廠商進行清潔和消毒,確保衛生安全,以達到重複使用的永續概念。

最後,造訪花蓮的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提供月子餐團膳和便當。他們使用花蓮在地的優質食材,並通過中央廚房的食品安全雙認證,確保食物的品質和安全,更與環保局合作,提供環保餐具,並倡導回收使用,讓母親養生安心,也能爲地球盡一份心力。

花蓮美食環保之旅不僅吃出美味,更發現愛護地球的力量,中間看到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成果,這些餐廳不僅將美味帶給顧客,更在經營中積極參與環保行動。這些簡單而有力的舉措,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更美好的未來。期待未來更多的餐廳和消費者加入這場綠色革命,在科長張華砡的策略中,讓每1餐都成爲愛護地球的行動。(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