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指數坐六望七 經建會:居四小龍末座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痛苦指數成爲各大媒體近期強力放大的議題,對此,行政院經建會指出,痛苦指數並非正統經濟學衡量指標,7月痛苦指數可能突破6,主要由於物價受到短期季節性因素影響,事實上,今年1至6月我國痛苦指數爲5.64,低於2011年的5.81,亦爲亞洲四小龍中最低者。

經建會表示,由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二者加總的痛苦指數並非正統的經濟學衡量指標,絕對數值高低的解讀,應視各國實際狀況而定,以最近十年爲例,經濟成長率最高的2010年,痛苦指數爲6.17,竟然較經濟成長率最低的2001年時的4.56爲高。

今年7月我國痛苦指數可能突破6,主要因物價受短期季節性因素影響,事實上,今年1至6月我國痛苦指數爲5.64,低於2011年的5.81,亦爲亞洲四小龍中最低者。

機構指出,1至6月臺灣痛苦指數平均5.64,仍低於2011年的5.81;其中,失業率由2009年8月最高的6.13%降至4.2%左右,消費者物價上漲率則維持2%以下。

今年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2.46%,主要受6月豪雨影響、蔬果價格大漲,致所謂痛苦指數預期將上升,但應爲短期季節性現象,根據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爲1.93%,2013年則爲1.08%。

經建會補充指出,近年來由於物價穩定,我國的痛苦指數在亞洲四小龍中相對較低;其中,2011年爲5.81,低於新加坡的7.2、南韓的7.4、香港的8.7,表現最佳;2012年1至6月爲5.64,仍低於新加坡的7.2、南韓的6.1、香港的8.0。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中研院研究員周雨田:GDP不排除破1!

落魄臺商橡皮艇偷渡 船壞划槳累癱遭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