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經濟衰退將重創全球 2060中國GDP或無法超越美國

一些最激進的看法認爲中國的GDP可能到2060年都無法超越美國,目前的不確定風險也令許多經濟專家非常擔憂。(圖/Shutterstock)

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的經濟都受到極大的衝擊,直到今年才稍有復甦的跡象。不過,受到疫情封控的影響,中國今年的經濟復甦受到極大限制,很可能GDP成長要再一次落後於美國及其他西方的工業發達國家。許多經濟學者或投資專家們紛紛改變過去的一項假設,即中國GDP將很快地超越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經濟體。一些近日發表的最激進的看法認爲,中國GDP可能到2060年都無法超越美國,甚至還有論者擔憂中國未來可能會有類似日本的狀況,出現GDP大幅倒退至30年前的現象。

中國政府公佈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3.9%,高於外界預測,多數分析師一致認爲今年中國全年GDP增長將低於5.5%的設定目標。雖然對中國經濟短期預測並沒有太大的爭議,卻有專家把此一數字拿來預測未來20~30年的發展,雖有譁衆取寵之嫌,還是引來許多的議論。

中共20大的政策宣示讓許多經濟專家對未來中國的經濟成長看法轉趨保守。(圖/新華社)

洛克菲勒國際的董事長夏爾瑪(Ruchir Sharma)在《金融時報》的專欄中指出,中國設定在未來10年內達到發達國家中等收入水平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經濟必須以年平均5%的速度增長。但是以當前經濟的負面因素——快速老齡化的人口結構、高水平的債務、生產率增長下降——都表明中國最多隻能達到一半(2.5%)的增長速度。

夏爾瑪指出,還沒有人認真分析過中國每年2.5%經濟增長速度會是什麼狀況,但是若以目前狀況,美國年均1.5%的速度增長,在通貨膨脹與匯率穩定的情況下,中國GDP經濟規模將無法在2060年前超過美國。因爲長遠來看,中國年輕人口在快速減少,生產效率成長幅度也在放緩。

大陸民間的經濟活力極強,只要對外維持開放政策,對內保持寬鬆,不只大陸能維持經濟快速成長,還能帶動全球渡過經濟衰退危機。(圖/新華社)

昨天大陸公佈第3季經濟數據之後,幾乎可以確定中國今年GDP無法恢復高速成長,對於中國GDP總量在2060年前無法超越美國,並非看好美國經濟,而是認爲中國過去的高速成長已一去不復返。相較於過去的相關討論,許多人認爲中國GDP總量最快可以在2027年到2030年之間達到超越美國的目標,即便是最不樂觀的人把大陸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墜的因素都算進去,保守估計也會在2050年追上美國。

夏爾瑪的估計則更把時間往後推。他指出,中國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在這個階段由於基數較高,增長速度會放緩。中國目前人均收入1.25萬美元,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是在二戰後達到了1.25萬美元,而且花了數十年時間纔出現經濟大幅成長,在38個發達國家中有一半是以年成長率至少2.5%的速度增長,債務水平約爲GDP的1.7倍,而中國債務負擔卻要高得多。

經濟專家認爲,房地產市場泡沫化危機讓大陸經濟持續成長面臨極大的風險。(圖/中新社)

許多與夏爾瑪同樣看壞中國經濟增速難以持續的人通常會提到幾個重要的因素,包括:資本利用率偏低,過去10年GDP快速成長許多是反映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化危機,出生率斷崖式下滑,與愈來愈強烈的計劃經濟政策、更少的市場經濟導向。這些因素都讓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很難保持在2.5%以上。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封控引爆民怨升高,經濟活動受到極大影響,2022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2.5%、美國同比增長3.2%。第3季雖然恢復了一些增長,但這些增長幅度可能還比不上強勢美元造成的損失。如果與其他國家GDP成長率比較,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估,2023年,美國GDP增速1.6%,中國爲4.4%,日本爲1.6%,英國0.3%,韓國爲2%,中國明年的增長會比其他國家有明顯的領先。

嚴格的疫情封控措施不只影響人民生活與經濟活動,也嚇跑外商、激化社會戾氣,是地方上民怨最集中爆發的最大問題。(圖/中新社)

如同3、5年前難以預料這2年各國的經濟扇成長一樣,要用現在的成長率來預測中國GDP會在2035、2050還是2065超越美國,除了很難精準之外,也因爲變數太多而缺乏現實上的意義。倒是日本最近傳出其GDP若以美元計價,已跌回30年前的水平,引起許多中國民衆的恐懼,特別是在目前美元狂飆的情勢下,加上中國對內對外政策可能有極大轉變,很多人擔憂30年來的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成果將難以維繫下去,這恐怕纔是比GDP何時超越美國更應該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