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萬億份大關 ETF份額創歷史新高

在全面實行註冊制催生中小盤寬基指數佈局需求、國有屬性資金流入以及監管的引導下,ETF產品競相綻放,份額一路穩步攀升。近日,全市場ETF總份額已突破2萬億份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8月,全市場ETF總規模一度突破2萬億元,儘管隨着市場震盪,ETF總規模在2萬億元上下徘徊,但在基金公司發行熱情以及資金“越跌越買”的助推下,總份額卻持續增長。

● 本報記者 張舒琳

寬基指數ETF獲追捧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全市場ETF份額創下歷史新高,合計2.01萬億份,總規模約1.97萬億元。其中,股票型13680.81億份,貨幣型2316.43億份,商品型298.66億份,債券型654.23億份,跨境型2760.05億份。

從產品數量來看,股票型ETF佔據大頭,共720只,規模佔比69.38%;跨境型ETF105只,規模佔比14%;貨幣型ETF27只,規模佔比11.75%;債券型ETF19只,規模佔比3.32%;商品型ETF17只,規模佔比1.51%。

近兩年井噴式爆發的行業主題ETF和寬基指數ETF,儼然是ETF市場的主流。具體來看,股票型ETF中,主題指數ETF和規模指數ETF佔據絕對數量優勢。主題指數ETF共393只,規模佔比18.41%;規模指數ETF202只,規模佔比高達38.57%;行業指數ETF、策略指數ETF、風格指數ETF數量分別爲82只、31只、9只。

相比於前幾年“賽道爲王”的競爭格局,2023年,寬基ETF一舉實現反超,成爲今年發行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品種,公募寬基指數產品發行酣戰此起彼伏。

回顧2023年的ETF發行市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科創100、中證2000以及深證50等寬基指數ETF的擂臺賽,動輒多家基金公司同臺競技,在發行冰點期依舊銷售火爆。其中,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首募規模達到38.95億元,博時上證科創板100ETF、易方達深證50ETF、富國深證50ETF等首募規模均超過20億元。

多重因素催生ETF熱潮

全面實行註冊制催生的中小盤寬基指數新需求、越跌越買的配置需求和波段性操作、國有屬性資金流入以及監管引導等是今年寬基ETF火爆的主要推動力量。

“在火熱的賽道集中階段過去後,市場步入了間歇期,無論是已有產業的集中佈局或基於產業前瞻性的佈局,在規模起來後,都需要時間去尋找新的賽道。”北京某指數基金經理解釋說,隨着註冊制改革,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也催生了寬基指數的新需求。例如,代表中盤的中證500指數成分股中已有不少大市值公司,而中小盤寬基指數存在空白,導致了今年基金公司集中佈局國證2000、中證1000等中小盤指數ETF的火爆現象。

此外,一些國資委下屬的公司對ETF市場深度參與,爲ETF規模增量帶來顯著影響。無論是此前中央匯金公司增持寬基ETF,還是近日國新旗下國新投資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都對市場起到了明顯的積極引導作用。此外,今年年中集體批量發行的央企股東回報ETF、央企現代能源ETF、央企科技引領ETF等,首募規模均達到20億元,其中,多隻基金第一大持有人均爲國新新格局(北京)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國新央企新發展格局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另外還有不少險資產品,均被視爲ETF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長期而言,寬基指數集中發行的持續性或不如賽道型產品,後者的可挖掘性更高。上述指數基金經理表示,寬基ETF主要體現爲配置價值,而窄基ETF的交易屬性非常強,回顧前幾年結構化的行情下,彈性大、適合波段交易的賽道類ETF備受投資者喜愛。此外,隨着新興的產業和賽道不斷涌現,主題仍可以不斷細分,可挖掘的空間較爲廣泛。

未來,ETF的發展將受益於社保基金、投顧、個人投資者、國有屬性資金等多方力量的涌入。從資金流入的視角看,養老金、國有屬性資金等體量大、相對集中的長期資金,配置比較穩定,能夠對ETF規模起到直接的影響。12月6日,《社保資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也預示了社保基金未來的正向作用,隨着股票指數投資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納入社保基金的直接投資範圍,ETF的規模還將持續壯大。與此同時,基民、投顧和其他機構投資者則是爲ETF市場供給流動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