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惡化 陸對澳投資暴跌超6成 拜登上臺可望緩解

中澳關係惡化後,澳洲煤炭葡萄酒牛肉等多項產品遭到中國抵制,但這些項目減少的貿易額卻被暴漲的鐵礦石價格出口量抵消,因此目前中國仍是澳洲最大貿易伙伴。圖爲澳 洲鐵礦石礦場。(圖/路透

因爲要求對中國大陸進行新冠疫情來源國際調查交惡澳中關係,除了影響兩國之間的多項貿易之外,近幾年來做爲國際上重要投資輸出地的中國,也大幅減少了到澳大利亞的投資。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相比2019年銳減62%,僅僅略高於10億澳元(合臺幣218.6億元)。專家認爲,拜登上臺後中澳關係可望緩解,兩國經貿關係應可逐漸恢復。

據《德國之聲》報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調查報告顯示,如果拿去年的中國大陸對澳投資與2016年最高峰的165億澳元(臺幣3607億元)相比,這一數字下降幅度更高達94%。

中國做爲世界第2大經濟體,是澳大利亞2018年最大的交易夥伴,根據澳大利亞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兩國貿易額達到2150億澳元(合臺幣4.7兆)。

畢業西澳大學的大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副教授唐凱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外國投資,尤其是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加強審查,是導致投資減少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去年修改《外國投資法》,賦予政府對外資進行國家安全風險審查,審查範圍包括通信、能源公用事業公司國防供應鏈以及收集、存儲和持有被認爲對澳洲國安和國防關鍵數據企業。這是澳大利亞近年來收緊外資審查相關法令普遍現象,並非只針對中國。

去年4月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呼籲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國際調查,北京坎培拉之間的政治關係迅速惡化,至今雙方關係仍極爲緊張。中國威脅抵制澳大利亞包括煤炭、葡萄酒和牛肉等多項產品,但這些項目減少的貿易額卻被暴漲的鐵礦石價格和出口量抵消。

唐凱表示,澳大利亞作爲信譽良好的投資目的地一直對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現在中國減少對澳投資的資金可能會轉移到亞非一帶一路國家,但中國投資者並未放棄澳洲,一旦情勢改觀,投資者回流可能比想像的要快。尤其是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後,澳洲沒有理由對中採取更強硬政策,其對中政策也勢必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