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抽腿 8月賣陸股149億美元

外資8月淨賣出價值約149億美元的大陸股票。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3年以來北向資金動態

大陸經濟放緩令投資人卻步,外資8月從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淨賣出價值逾155億美元,創一年來最大單月淨賣出,而中概股成爲拋售重災區。國際金融協會(IIF)指出,外資8月淨賣出價值約149億美元的大陸股票,金額創下2015年以來單月新高。

路透報導,由於投資人憂慮大陸經濟前景,加上對於大陸政府自7月底以來欠缺明顯刺激經濟政策感到失望,且房市再現震盪,也加劇投資人對中概股的負面情緒。

IIF經濟學家Jonathan Fortun指出,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突顯外資對大陸經濟挑戰的負面情緒,對其遏制經濟放緩的措施持懷疑態度,因此出售大陸股債。IIF數據顯示,外資8月淨賣出總值51億美元的大陸債券組合。

2023年前8個月,中國流出131億美元資金,撇除大陸的新興市場則流入1,395億美元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股市14日表現平淡,上證指數、深證成指14日分別收漲0.11%、收跌0.57%,2023年以來分別累計收漲0.32%、收跌8.27%。代表外資動態的北向資金14日淨賣出人民幣(下同)64.18億元,爲連續第三日淨賣出,隨着滬深兩市成交額日漸萎縮至7,000億元以下,北向資金的動向對大盤的影響加劇。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4日收盤,滬股通及深股通合計成交金額931.73億元,對比當日總成交額6,666.43億元來看,佔比接近14%。反映出目前北向資金已是A股市場交易的主力之一。

針對外資減持A股一事,大陸官媒經濟日報發聲護盤。該報14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盲目跟從北向資金非投資良策,應培育屬於A股自己的「聰明錢」。不能一昧神化北向資金、簡單複製其投資動向,否則極易誤讀、誤判市場形勢。

展望未來,投行高盛近日報告預測,受到五大因素推動,大陸股市有望在2023年底前出現上漲的交易機會,逐步趨向此前預測的MSCI中國指數67點位(潛在報酬率10%)。這五大因素分別是:寬鬆政策加速、週期性改善、市場技術面走俏、低估值、低倉位。具體到配置方面,基於穩健的第二季業績,以及逐漸改善的盈利預測,高盛對互聯網、傳媒娛樂、線上零售、消費服務類股維持「超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