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友大福音 臺灣個人化精準醫療網成形

國衛院指出,目前癌症治療的新興重點是標靶治療藥物,而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就是找出最適合藥物不可或缺的一環,這項示範計劃第一階段將串連全臺灣北中南九家醫院,包括臺大醫院、臺大癌醫中心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基隆長庚醫院、臺北慈濟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義大醫院),打造個人化精準醫療網,收案對象包括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等6種癌症病患,10月開始收案執行。

羅氏大藥廠將提供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NBCT) FMI全方位基因檢測2000例,羅氏藥廠、臺灣默克集團與臺灣中外製藥並組成共同聯盟,依基因檢測結果,提供他們最適合的癌症標靶用藥給參與此計劃的病患。這兩千例全方位基因檢測的投入,對於全臺標靶治療藥物的臨牀試驗收案及個人化精準醫療的推展極有助益,是一個讓病人,醫師和藥廠三贏的最佳策略。

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是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於2019年啓動建置,短短兩年,已成功邀請30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加入,目前收錄個案已達51.1萬人,並已開放讓產學研界依照各自需求提出申請使用。

國衛院指出,這項示範計劃將原本只有單純研究性質的人體生物資料庫,藉由和精準醫療結合,可以加快建立真實世界醫療大數據的速度,未來可應用於藥品查驗登記、覈准開發上市或變更適應症,使其能加速取得核可。這種透過大型人體生物資料庫取得真實世界證據於藥物開發,也是世界的趨勢。此計劃並將原本沒有格式化之重要醫療數據,轉換成爲可供醫療產業再次利用的結構化資料,未來還可以建置到臺灣電子病歷資料欄位。透過NBCT會是執行跨機構合作建立精準醫療大數據,以供產學研界使用之最成功方式。

國衛院指出,能吸引大型跨國藥廠來臺投資建構個人化精準醫療環境,也象徵臺灣的醫療體系已走在全球尖端。健全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與大數據是臺灣的優勢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