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大陸經濟逆風 復甦動能仍在

社評

大陸經濟面臨逆風,特別是在投資方面,由於房地產持續低迷,固定資產投資出現連續8個月下滑,10月來到今年新低的2.9%。不過,拉動經濟的另外兩駕馬車消費與出口,表現不差。代表消費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銷售年增率,於7月出現今年穀底2.5%後,已連續3個月爬升,10月則是來到7.6%,較7月谷底多出5.1%。同樣地,11月最新出口數據終結半年多來衰退局面,重新翻紅至成長0.5%。

釋出強烈改革開放訊息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視察上海、江蘇鹽城,再對廣州國際會議發賀信,都釋出強烈的改革開放訊息。解讀習近平這一連串改革開放談話,可以發現幾個重要元素。

其一,高水準的開放,習近平多次提到,要堅持以高水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重點不只是開放,而是高質量發展。針對的是當前經濟、科技與產業結構的急迫轉型需求。這代表市場開放層次會拉高,可能鎖定更多新興科技、重要戰略與貿易金融等領域,藉此加速驅動內部經濟結構調整,並帶動科技與產業升級轉型。

其二,穩定外資信心,習近平再三重申,除了開放以外,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點對於大多數外資而言,顯得相當重要。因爲過去外商在大陸投資與經營,最擔心的就是人治色彩濃厚,加上市場與法治精神未落實,往往朝令夕改,從而產生重大經營風險。想要重拾外商對大陸市場投資信心,凸顯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決心,減少人爲干預,絕對不可或缺。

其三,與國際接軌,習近平特別強調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顯示這一波開放不僅單純放寬市場準入,而更着墨於體制與標準的調整與鬆綁。希望透過加強與國際接軌,來回應外部需求與期待,同時進一步確保外商投資權益。對照10月底北京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這類制度型開放,看來更像是實際執行面的配套措施,未來大陸市場對外開放不會只是紙上談兵。

今年是習近平第三任任期的第一年,觀察今年以來習的舉動與作爲,不難發現,整體經濟政策方向,跟之前兩任任期有着明顯差異。少了一些加強監管整治的字眼,更多的是強調改革開放對外資與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從過往經驗來看,每當大陸經濟政策出現重大調整方向,通常不會只有短短一兩年時間,而是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直到成效顯現纔會收手。2015年啓動的供給側改革如此,2020年提出的雙循環政策,又何嘗不是一樣。

給予臺商更多政策牛肉

換句話說,習近平第一任經濟政策核心是確認發展基調,第二任是在此基礎上加強整改、消除各種經濟與金融亂象,第三任則將重新迎來改革開放的新浪潮。難怪市場對於接下來的對外開放,有着高度期待。當然外界還是許多看衰之聲,認爲受限於大陸體制的捆綁與外部環境的惡化,難以奏效。

客觀而言,大陸經濟遭遇逆風,但復甦動能仍在。11月初IMF發佈最新經濟預測,將大陸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分別從原本5%及4.2%,上修至5.4%及4.6%。經濟逐漸好轉之際,若能搭配這一波市場加速對外開放,大陸經濟不排除有機會加快走出低潮,甚至找到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面對趨勢的變化,臺商可以停看聽。畢竟在調整結束、準備收成階段的果實最甜美,沒道理錯過這個仍有高度潛力的市場。對北京來說,過往臺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巨大貢獻,有目共睹,或許也可思考如何給予臺商更有力的支持或政策牛肉,讓臺商願意共同參與、一起共好。

臺商與大陸經濟發展之間,是魚幫水、水幫魚關係。大陸改革開放需要臺商力量,臺商也需要大陸市場。未來能否在加速開放的前提下,打造出一個互利雙贏的環境,進而共同驅動大陸經濟增長,相信不只是北京、也應該是廣大臺商想看到的結果。對此,臺商應該停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