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民進黨黔驢技窮的新決議文

9月28日,民進黨黨代會討論通過「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拒絕一國兩制。(本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黨慶通過《社會同行世代共贏決議文》,提出該黨對臺灣下一階段發展與轉型的主張,這可以視爲民進黨迎接2020年大選的立場宣示,更是勝選後新政府的執政綱領,應該受到重視,尤其有關兩岸的論述更應受到仔細檢驗。

民進黨曾先後通過《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以及《正常國家決議文》,歷經執政與在野的多番檢驗,實際指導民進黨兩岸立場的主流論述是《臺灣前途決議文》,亦即堅持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依憲法稱爲中華民國,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種折衷式的論調,也被現在的蔡政府當作主流論述,在新的決議文中,民進黨特別提到「堅定恪守本黨於1999年通過之《臺灣前途決議文》」。換言之,面對深綠陣營一波又一波的正名行動壓力,蔡政府不會做出改變,這也意味民進黨主政者清楚瞭解,法理臺獨現階段不可能實現,只能在維持現狀旗號之下推行「暗獨」。

問題在於,所謂維持現狀,蔡政府過去3年執政已證明不可行,兩岸現狀早已改變。不僅如此,蔡政府從去年開始的舉動,早已偏離了「不挑釁、不對抗」策略,處處挑起兩岸對立,大肆宣揚反中抗中意識形態。如果說年初以來的政治操作是爲了選舉需要,那麼在新決議文中所提到的政策方向,恐怕意味着民進黨將可能從戰略角度,長期推行反中政策。

新決議文除了重申反對一國兩制立場之外,在安全層面表達將持續推動國防自主,強調會持續完備所謂的國家安全與民主防衛機制。而在區域戰略和對外交往層面,民進黨提出新的說法,即「不將臺灣的定位侷限於臺灣海峽一側,而是以太平洋的臺灣、世界的臺灣自我期許」,並宣示要與區域中理念相近的夥伴持續深化關係。

面對大陸武統的背景下,加強國防建設本不是問題,但民進黨的做法顯然超越了一般的自我防衛,事實上,民進黨的國防主張是在配合其地緣政治的戰略抉擇,亦即將兩岸問題國際化,通過幫助美國遏制大陸崛起,而提升自己相對美國的利用價值,從而達到引入美日協力的目標。

「只有兩岸好、臺灣纔會好」,民進黨顯然與之南轅北轍。在潛意識裡,民進黨不認爲自己有能力在兩岸競爭中保有自主性,外力纔是保衛臺灣的終極力量。這也並不意外,因爲民進黨從目標上就與大陸完全背道而馳,雙方毫無交集,自然難以溝通,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除了藉助外力,恐怕也別無選擇。

但問題在於,外力並不可靠,美國近年來加大了對臺聲援的力道,在幫助臺灣維持邦交國的工作中,也做出了實質努力,但結果也表明,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是無功而返,而美國等國家也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不可能爲了臺灣而開罪大陸,中美之間在戰略競合格局之下依然是合作大於競爭。民進黨若將寶押在虛無飄渺的可能狀況下,只會讓臺灣身處險境。

民進黨必須瞭解,兩岸問題必須由自己來處理,大陸是臺灣繞不開的存在,美國與日本不可能幫民進黨解決兩岸問題。蔡英文既已在選舉民調中領先,有很大的機會獲得連任,就沒有必要繼續操作反中牌,造成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民進黨應該認識,自己是經歷兩次執政的成熟政黨,政黨輪替也已成爲臺灣民主政治常態,不能再以末世心態看待每次執政,而應該以負責任的長遠眼光,做出攸關臺灣前途命運的戰略抉擇,須知民進黨的任何選擇,全體臺灣人民都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包括民進黨自己。

民進黨終須提出自己化解兩岸僵局的解方,一味表達強硬立場,或依靠外力保護,都無助於解決問題,只會激化對立,每一次敵對的言行,都在爲自己後續的危機處理製造新的障礙。民進黨即便從自利的角度,也必須摒棄只求爽、圖痛快的短線做法,而應該改弦更張,從兩岸互動中尋找可能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