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本》屬於誰的「七七事變」

今天,是陸軍節,有幾個軍人知道?

七七事變,問那位軍人的靠山,可能連提都不想提。這在臺灣只是一個普通的週末日,沒太多人會想到81年前,這是中華民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日。除非大陸又隆重紀念,有國軍去參加,臺灣這纔會吵起來。

七七事變決定了中日兩國近80年來的命運,更成爲中國近代史的轉折。兩國由局部的武裝衝突、零星戰役,轉向成爲全面的激戰,在蔣中正委員長「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的號召下,國共合作,中國各階層各黨派都起而團結抵抗侵略。而日本,在軍閥頭目「膺懲暴支」的叫囂中,其陸軍主力也大舉開赴中國。中日戰爭到了這個轉捩點之後,已經沒有妥協的餘地,只能生死相搏。在那個民窮財盡,國步維艱的時代,中國人敢有此決定,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毅力,象徵着晚清以來受到奴役與殖民的中國人朝向民族復興的大道邁進了一大步。

這一切與臺灣本來關係密切。臺灣人本來也有更久遠的抗日曆史,乙未年的血跡斑斑,但是這20年來因爲教改下的去中國化,使得臺灣人對自己的歷史定位逐漸迷亂,反過來質疑自己的抗日傳統,轉而去媚日與親日。曾經領導抗日的中國國民黨,更是在自己執政期間對於上述情形視若無睹,甚至加碼推動。日前參訪抗日烈士餘清芳紀念碑,馬英九還說:「日本人對臺灣人不好的,要批判;日本人對臺灣人好的,要感謝。不能說誰一定是親日派或反日派。」他又自豪的說:「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是我覈定蓋的,八田蓋烏山頭水庫,讓旱地變良田,稻米產量增加2至3倍,建立嘉南穀倉美譽。」歌頌殖民的同時,他難道不知道當時發展臺灣農業,是爲了餵飽日本人,臺灣的人均稻米消費量反而下跌嗎?綠營就更等而下之,不需再談。在目前的臺灣,基本上也已經沒有紀念七七的資格。

這一切,更與今日全體中國人生死與共。大陸也曾有抹滅抗戰時期國軍貢獻的歷史,但過去十多年已有改變,2015年起習近平主席更提倡兩岸共享史料,深化研究抗戰,連同大陸的民國熱,大陸對七七抗戰的意義也瞭解得更多。畢竟,這是近代中國民族復興的重要節點,要談實踐中國夢,就必須由抗戰談起,以七七作爲開始。

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繼承抗戰精神者,就有資格紀念七七。我們今日看待81年前的這場歷史大事,要秉承的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以弱擊強,掙脫枷鎖,爲民族的生存而努力。尤其要記住,自己身爲炎黃子孫,秉承的是4000年的中國文化。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就有資格紀念七七。 (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