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留在牌桌上,東風要“大幹一場”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5月9日報道    2024北京車展前,“買燃油車成爲少數派”的詞條,一度登上熱搜。

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零售滲透率雙雙超過50%。而2020年,該數字定格在5%還有些費力。

從5%,到2021年14%、2022年25%、2023年31%,再到如今半月過50%的數據。短短几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躍遷式成長,所有的中國汽車人也在見證歷史,並創造歷史。

時代之變前所未有,東風集團也在積極“備戰”,轉型新能源。嵐圖、東風納米、東風奕派隨之而來。

對於一家擁有50多年曆史的車企集團而言,這種變化是明顯的。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陳昊坦言,這種變很艱難,但東風all in 新能源的決心更加堅定。

“東風汽車一定會大幹一場,不管上半場、下半場,我們永遠在場。”陳昊如是說。

在小米汽車與雷軍的“潑天流量”,和各位車企大佬下場直播的“熱鬧”中,中國的汽車行業在2024“卷”入營銷。

信息大爆炸時代,有影響力的車企掌門人和更娛樂化的營銷手段,似乎更易獲得流量的“加持”。

陳昊直言,也會考慮下場直播。“之所以他們那麼火,之所以下場做直播,一定有某些道理,這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但他也知道,流量等於留量,最後轉化爲銷量,纔是每個車企最終追求的。

“流量是一個社會現象,我們必須重視,但也不能流量爲王,在這個過程要堅持什麼,要改變什麼,要繼承什麼,大家一定要想明白。不想明白的話,有些東西就是焰火,煙花散去一地雞毛。”

去年11月,爲提高營銷作戰力量,東風集團就在旗下各公司選擇了36名營銷精英,進入營銷學院“頭狼訓練營”。

在新時代面前,他想盡最大努力搭建東風營銷體系,包括營銷後面的人才體系,“現在最缺的就是營銷人才。”

陳昊強調,東風的營銷學院不完全是培養網紅,因爲關鍵的營銷人才一定出於內部,並懂自家的企業文化,充滿熱愛。“在央企,有真正的家國情懷,有責任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真正把營銷做好”,“也更希望東風的網紅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觀點。”

東風的轉型不是在一張白紙上重新畫畫。

1969年,東風集團前身,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成立於湖北十堰。它是中央直管的三大車企集團之一,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濃墨重彩的一筆。

既要轉型,也要平穩的東風集團,在去年8月宣佈實施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東風風神、東風奕派和東風納米,進行管理體制調整。

一句話概括就是,集團直管三個品牌的商品企劃、營銷和製造。各有標籤的三個品牌,也互爲補充。

同時,在體制上,集團改爲推行項目制,強化管理,一個項目團隊對一個車型負責。

陳昊解釋到,圍繞這個車型,其他各個組就是球形的,“做得好有獎勵,沒做好就下課,這是內部的激勵機制。”

可以看到,東風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更重視市場,也更重視經營了。

在此之前,東風集團一手孵化了嵐圖品牌,2018年就設立項目組,被稱爲H事業部。目前的東風,已基本完成新能源“三電”產業化佈局,自主掌控了SOA中央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十合一高效電驅動、固態電池、800V+4C快充、馬赫電混PHREV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同時,東風也將研發力量集中起來,設立研發總院,形成“1+N”研發體系。“總院不僅是(包括)乘用車,包括商用車都集中在一起,便於整個模塊化管理。”

今年,東風就將推出13款新能源乘用車和7款新能源商用車,全年銷量目標32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目標100萬輛。未來3年,東風集團還預計投入600億元,佈局新能源。

儘管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數據進入新的歷史節點,但離全年零售滲透率超過50%,還有一段窗口期。

爲了留在牌桌上,車企們都在降價混戰,競爭愈加激烈。

按陳昊的判斷,當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以後,行業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

但在這樣淘汰賽中,牌技是否優秀或許不是最重要的,有沒有資金纔是持續的根本。

“對東風汽車來講,我們將在不損害質量和對客戶承諾的前提下,盡一切努力把內部精細化管理作爲機制,在成本上構築競爭力。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我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贏得我們自己的市場。”

值得一說的是,今年3月,國資委透露消息稱,將對三大央企單獨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考覈,不會只考核利潤。陳昊解讀到,“3月份國資委解綁新能源業務考覈,還是希望大家不要揹負太多包袱,這個方向是對的。”

她也說到,“沉澱的最後,還是要靠科技、技術來證明自己能夠在場,其他的東西可能都是煙霧,可能會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