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穩步恢復 3月31日起中美客運航班將大幅增加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志文報道:中國民航局於2月29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會上發佈了《新時代新徵程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我國將在2035年建成航空運輸強國。此外,會上透露,自3月31日起,中美雙方航空公司共可運營每週100班定期客運航班。

2035年我國將建成航空運輸強國

《新時代新徵程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行動綱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各項任務;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航空運輸強國。

據中國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司長張清介紹,到2035年,建成國家航空運輸服務體系,航空人口和人均航空出行次數在2019年基礎上翻一番;基本實現航空出行國內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航空物流國際主要城市3日可達;打造3-4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運輸機場400個左右,具備年保障3000萬起降架次能力;核心技術裝備基本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大飛機實現規模化運營。

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GDP將超過2.5萬美元,年人均乘機次數將超過1次,航空人口規模有望超過4億,年旅客運輸量將達到15億人次。從保障能力看,根據測算,2035年我國運輸機場旅客吞吐量和保障起降架次將超過30億人次、3000萬架次,對民航機場、空管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民航運輸生產開局良好

據張清介紹,今年以來,民航運輸生產開局良好。1月份,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16.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57.1%,較2019年同期增長9.3%;完成旅客運輸量5731.8萬人次,同比增長44.1%,較2019年同期增長7.3%,民航客運恢復程度達到疫情以來月度新高;完成貨郵運輸量75.3萬噸,同比增長53.9%,較2019年同期增長12.2%,民航貨運規模連續六個月超過疫情前水平。

從數據看,今年春運以來(截至2月27日),民航累計運輸旅客7020萬人次,日均213萬人次,比2023年春運同期增長56.3%,比2019年增長16.6%;累計保障航班56.8萬班,日均保障17222班,比2023年春運同期增長29.8%,比2019年增長3.7%。

展望全年,我國民航將進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週期。2024年,民航全行業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等主要指標預計將整體超過疫情前水平,旅客同比增速有望達到兩位數,貨郵同比預計實現小幅增長。

3月31日起中美客運航班將增至100班

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戴軍介紹了國際航班的恢復情況。戴軍表示,春運以來,我國國際定期客運航班穩步恢復,其中, 2月12日至18日,中外航空公司執行國際定期客運航班5389班(每個往返計爲1班),恢復至疫情前70.7%,涉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航班佔比74.2%。

目前,國際定期客運航班共通航64個國家,其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48個,佔比75%。新加坡、澳大利亞、阿聯酋、英國、意大利、新西蘭、土耳其、卡塔爾等22個國家航班量已超過疫情前水平,新增科威特、盧森堡、坦桑尼亞、塞爾維亞、巴布亞新幾內亞5個通航國家。中美航班方面,自3月31日起,中美雙方航空公司共可運營每週100班定期客運航班,相比目前每週最多70班的航班量,有了大幅增加。

編輯:鄔嘉宏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