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春冠軍的秘密 成功無捷徑

由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與中國時報共同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2日邀請世界面包冠軍師傅吳寶春演說。(陳信翰攝)

吳寶春的演講,吸引滿場觀衆到場聆聽。(陳信翰攝)

臺大系統執行長李篤中(左起)、臺科大學生代表陳家民、臺師大學生代表辜重嘉、世界面包冠軍吳寶春、臺師大副校長吳正己、中國時報社長王豐、臺師大學生代表謝宗恩一同合影。(陳信翰攝)

吳寶春小檔案

店創辦人吳寶春2010年拿下樂斯福世界面包冠軍大賽個人賽金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吳寶春昨於「成功之母講座」時分享,他當兵才學會ㄅ、ㄆ、ㄇ及認識國字,但他不以低學歷自我設限,永無止盡的學習,靠着「相信自己、永不放棄」的信念,讓他不斷挑戰自己,成功站上國際舞臺。

不自我設限 學習無止盡

國立臺灣大學系統、中國時報聯合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昨邀請世界面包大師吳寶春擔任第10場講座主講人,以「相信自己、永不放棄-吳寶春的冠軍秘密」爲題,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現場觀衆報名踊躍讓國立師範大學校本部禮堂座無虛席。

中國時報社長王豐表示,最近有位媒體圈的好友,職位是發行人,卻突然離職,打聽之下才知道,好友放棄高階主管職務是要跟吳寶春一起打拚,可見吳寶春的魅力無人能擋。

王豐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爲例,沒有顯著的學歷、12歲開始當學徒,曾在茶館打雜,也當過修鐘錶學徒,歷經18年的努力、30歲存到人生的1桶金,闖蕩香港成了首富。王豐認爲,雖然不能用財富衡量成功與否,但卻能借由白手起家成功、失敗的經驗,學到人生寶貴的智慧,替自己累計有形、無形的財富。

幼時家貧苦 立志要出頭

排行老八(老幺)的吳寶春出生於屏東鄉下的清苦農家,爸爸、媽媽都是文盲,從來不曾給他考試壓力,直到12歲喪父,所有經濟壓力都在媽媽身上,加上家裡茅草屋要改建,媽媽靠著白天採鳳梨、晚上赴流水席端菜來養家。

國二時,吳寶春半夜冒冷汗、肚子痛,爲了求醫,媽媽吵醒鄰居借了500元,當下他才驚覺,媽媽這麼努力,子女生病卻沒錢看病,他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功」。

國中畢業後,吳寶春到臺北當面包學徒,店家供吃供住,又能學一技之長,吳寶春期望有天能成爲麪包師傅,「讓媽媽沒有經濟壓力」是他第一個人生夢想。當兵時海軍同袍教他識字,讓他豐富知識,有天放假回家看媽媽,發現家中餐桌上只有一顆魚頭、一碗白飯,讓他更清楚地知道,要出人頭地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學習」。

吳寶春說,「以前我很自卑,功課不好又有愛喝酒的父親,在被嘲笑的環境中長大」,爲通往成功之路,他開始上潛能開發課程,當下不知道這門課能帶給他什麼,但就是想學習、改變自己。

曾經很自卑 努力求改變

潛能開發最後一堂課,老師徵求學生上臺分享3分鐘,雖然內心恐懼、手腳發抖,但吳寶春對於自己有勇氣舉手、硬着頭皮上臺很開心,他說「因爲我真的改變自己了」,有以前不曾擁有的膽量。吳寶春說:「一點一滴的改變,累積起來的能量就很大」,奠定他通往世界面包冠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