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農場提供11公頃廢耕地 啓動「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

「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22日及23日在武陵農場啓動。(武陵農場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22日及23日在武陵農場啓動。(陳淑娥攝)

「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22日及23日在武陵農場啓動。(武陵農場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22日及23日在武陵農場啓動。(武陵農場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武陵農場、雪霸國家公園與林務局結合慈心基金會與和泰汽車,22日及23日在武陵農場啓動「櫻花鉤吻鮭棲地覆育造林」計劃,舉辦「植樹造林 覆育回鮭」活動,共同宣誓串聯櫻花鉤吻鮭覆育行動與願景。該計劃由武陵農場提供廢耕地11.2公頃,和泰汽車贊助植樹經費,預計明年底前完成1萬3000棵樹目標。

「覆育回鮭」植樹活動今日包括退輔會副主委陳曉明、林務局長林華慶、內政部營建署主秘王東永、雪霸國家公園處長張維銓、武陵農場場長方正、和泰汽車本部長劉傳宏,以及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等蒞臨,藉由神聖植樹儀式,在山河大地見證下,共同種下象徵自然保育的希望之樹,開啓守護生態新里程。

武陵農場副場長鬍發韜表示,農場對生態環境重視與守護,絕非一朝一夕,50年代農場成立之初,即由榮民前輩們成立「護魚巡守隊」,於夜間執行巡守護魚,用實際行動默默守護國寶魚「櫻花鉤吻鮭」,該支「護魚隊」極可能是臺灣第一最早成立具有物種保育的「巡守隊」,更扮演對國寶鮭保存具劃時代的重要貢獻。

從過去學者生態調查得知,30年代櫻花鉤吻鮭曾經活耀於大甲溪上游所有流域,後因各種因素於80年代全國僅存武陵農場七家灣溪與雪山溪一帶,是牠們最後的歸宿與保活唯一的基地。

武陵農場指出,政府後爲更完善的守護國寶魚於1992年成立雪霸國家公園,農場仍一秉榮民前輩守護國寶魚的初衷,與國家公園共同守護國寶魚與武陵自然生態環境,國寶鮭數量也從200多尾增加到1萬2587尾,成績斐然,農場倍感欣慰與榮耀。

林務局此次特別提供原生樹種臺灣紅榨槭、青楓、尖葉槭、臺灣蘋果、楓香、青剛櫟、森氏櫟、臺灣杉、山桐子共3230株,作爲櫻花鉤吻鮭棲地範圍植樹覆育工作。

東勢處指出,自2002年起依據陡坡農用地及廢耕拆除處理計劃,持續收回梨山地區濫墾及佔用土地,迄今總計收回393筆國有林地,面積426.28公頃;針對已收回之土地,同時盤點孔隙及劣化地,以國土保安爲目標,原生適地適種爲規劃,持續加強覆育造林,共計造林面積481.25公頃。

同時在櫻花鉤吻鮭覆育棲地七家灣溪、羅葉尾溪及有勝溪沿線,於1993年起執行七家灣溪保護帶造林計劃,並於有勝溪沿線收回濫墾地持續規劃造林,種植紅檜、楊梅、青剛櫟及紅榨槭等樹種,棲地覆育面積共61.01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