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日記 大災難見人生

受到疫情影響,武漢自1月23日開始封城,如今即將解封,有些商店已經開始營業。拍照日期爲3月31日。(郭晶提供)

《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郭晶提供)

郭晶在還未封小區之前曾在2月10日外出與朋友見面,朋友戴口罩穿雨衣揹包上套着防雨套,腳上穿雨鞋全副武裝出門。(郭晶提供)

郭晶固定在日記記錄每天晚餐內容,這是3月9日的馬鈴薯燉排骨雞蛋煎餅。(郭晶提供)

人們災難印象彷彿好萊塢電影般大起大落,但大陸社工郭晶的《武漢封城日記》,紀錄的卻是疫病中微小瑣碎的尋常人生。1月23日武漢因爲新冠肺炎封城,前一年11月才搬到武漢獨自生活的社工郭晶表示,「很荒謬也難以置信,在春節這個原本應該熱鬧的時節,一個擁有上千萬人口的城市,卻整個靜下來了。」

在朋友建議下,郭晶每天在微信和微博發表日記,成爲外界少數了解武漢的管道,不只在路上擁有廣大的讀者,甚至被BBC翻譯成英文轉載。

維持規律 催生想法

如今武漢解封在即,郭晶表示,交通已經逐步解封,有復工證明的人開始可以外出,餐飲業也已經開張,不用再依賴團購和物流業提供的少數糧食種類,「聽說奶茶店的訂單翻倍,很多人都在說,胡蘿蔔白菜這些解封后再也不想吃了。」採訪那天,郭晶所住的小區還未解封,「解封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出門去江邊走走,好好放聲大喊一下。」

就像多數在武漢生活的人一樣,郭晶在1月23日一早醒來,才知道城市封了,「去年12月30日聽到有肺炎消息,但當時不清楚具體狀況,直到1月20日知道是人傳人,開始有點緊張。」封城的消息充滿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日子會怎麼過。剛開始還未禁止外出,她於是每天出門走動到超市、藥局看看供貨狀況,再繞到江邊走走,試着瞭解外界訊息

封城打斷了生活原本的計劃,卻也催生新的想法。例如郭晶仍然維持規律生活,每天早上八點前後起牀、運動,準備三餐,持續晚上和一羣好友視訊聊天寫日記。作爲災難中的個人,她也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做點什麼,於是開始關注災難中的小人物,她的日記更成爲協助物資傳播節點

居家工作 線上諮詢

還能外出走動時,郭晶跟收銀員外送員清潔工聊天,將自己多的口罩分給路上的清潔工,「清潔工被分配到的防疫物資很少,卻沒有躲在家不工作的選擇,若一天本來賺70元人民幣,不工作的話就變成倒扣150元,很多人也沒有存款。在疫情中能待在家、不用外出工作的人,也是一種特權。」

連小區也封鎖無法外出後,原本就投入女權運動的郭晶,除了在家持續提供職場女性性平議題的線上法律諮詢,也擔心這段期間的家暴問題,與朋友在網路上發起「反家暴小疫苗」運動,即使是居家工作,每天依然忙碌充實,「平時人們放了假可能會想追劇、玩遊戲,但那是自己選擇的逃避,如今生活在巨大的災難中,反而無從逃避,現在是沒有選擇的。」她笑說,其實大家都很希望能復工,有事情做,「在網路上甚至還看到有人在數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