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節後機票均價降4成,民航出行“淡季更淡”

“北京-東京直飛往返含稅機票價格纔不到2300元,實在是休年假的好時機!”北京某旅遊公司職員預訂了下週去日本的年假行程,這已經是她連續第五年選擇在五月中下旬去休年假。

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結束以來,國內國際機票價格都有所下降,不少國內熱門城市往返票價在500元以內,千元以內則可以打“國際飛的”。

今年以來,民航市場一直是“旺季很旺,淡季更淡”的趨勢,這也給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價策略相較去年也在轉向。

五一後現機票價格窪地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期間,民航的旅客量創新高,但“五一”一過,機票就開始“跳水”。

攜程數據顯示,本週(5月9日—16日)國內經濟艙機票均價爲627元,環比“五一”假期下降近4成;出境經濟艙機票均價2974元,環比“五一”假期下降22.7%。

國內熱門航線中,北京至三亞、成都、重慶、貴陽、武漢等,上海至三亞、深圳至成都、貴陽至北京、西安至杭州、杭州至廣州、北京至大連、海口至上海等航線價格降幅顯著,環比“五一”假期下降5成及以上。

未來一兩週,杭州飛海口、武漢、廣州等地,成都飛昆明、武漢、海口等地,西安飛貴陽、青島、長沙等地均有100至300元低價機票,多爲原價的1-2折。

這與航班管家的統計趨勢相似。“五一”假期後,國內機票(經濟艙)均價516元,環比“五一”假期票價下降35%;國際機票均價在1830元左右,票價環比“五一”假期下降18%。

其中不少國內熱門城市之間往返有大量特價機票,比如北京—武漢低至0.8折250元,北京—海口低至0.6折280元,上海—三亞低至0.4折149元,青島—海口低至1.3折290元。

在去哪兒平臺上,上海往返首爾直飛含稅只要788元,北京往返大阪票價僅報1748元,相較於“五一”前後下降了50%左右,都逼近航線史上最低價,並且在端午節前後也沒有明顯跳漲。

對此,去哪兒大數據研究員肖鵬分析,“五一”之後到6月底之前是一個機票價格“窪地”,加之今年出境遊開放、航線增多,部分熱門航線價格降幅達到50%以上。

航司定價策略轉向

事實上,這樣的“淡季更淡“趨勢,在今年春運後半段已有顯現。今年春運期間,元宵節過後的機票價格就明顯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

這與國內航空公司今年的定價策略轉向有關。去年,國內航司一直在“默契“地實施高定價策略,而今年則更加追求量價平衡。

多家航司市場部人士就告訴記者,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來看,與2023年同期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去年旅客人數和客座率其實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但是去年的票價穩價工作做得好,航空公司對2023年境內機票的價格策略形成了有效共識:即以2019年同期爲基準,努力確保機票價格總體不低於2019年水平。而今年的客座率基本恢復到了2019年水平,但票價則是略有下降的,相當於是用票價來吸引客流。

在近日舉行的業績交流會上,海航控股市場部人士也透露,去年主要是外部利好條件,加上疫情三年各公司虧損大,市場預期比較高,具備了共同提價的基礎,但今年因爲供需矛盾更加顯現,一些航司更加追求更高的客座率和飛機日利用率,對價格的把握會比去年更加靈活,因而造成了航線價格大幅度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疫情三年國內航司累計虧損超過2000億元,但飛機數量卻是逐年增加,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目前中國民航的飛機數量增加了幾百架,而國際航線依然未能“滿血”恢復,國內市場處於明顯的運力過剩,航司要維持高票價或客座率並不容易,尤其是在傳統淡季。

對此,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爲,未來市場的恢復絕對不是簡單地對疫情前的複製,而是會面臨全面的結構性變化,因此,關注體驗經濟,堅持以需求爲中心,關注運行效率與發展效益,應是當下國內航司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