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普會後中方態度轉變 專家:對中俄戰略關係最謹慎低調的一次

從習普會後中方發表的聲明是多年來對中俄兩國戰略關係最謹慎、最低調的表態,普丁很清楚中共對他支持的限度在哪裡。(圖/美聯社)

受到全球矚目的習近平與普丁的會晤結束後,全球都關注在烏克蘭戰爭持續之下的中俄關系發展。美媒《紐約時報》引述專家分析指出,對烏克蘭戰爭的擔憂凸顯中俄關系侷限性,從習普會後中方發表的聲明顯示,這是多年來中俄兩國戰略關係最謹慎、最低調的表態,普丁應該很清楚中共對他支持的限度在哪裡。

《紐約時報》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丁承認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存在「疑問和擔憂」,這是一個比較隱晦但值得注意的表態,表明莫斯科缺乏其在世界舞臺上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夥伴的全力支持。

報導說,這次習普會晤是俄烏戰爭以來的首次,在俄羅斯上週在烏克蘭東北部遭遇恥辱性的軍事挫敗後,兩位領導人沒有展現出對共同抗西方的團結姿態,而且公開講話的調子也不一致——習近平對烏克蘭隻字未提。普丁在會議開始時的電視講話中「高度讚賞中國朋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公平立場」,﹂我們理解你們在這方面的疑問和擔憂。」

俄烏戰爭已將近7個月,在烏茲別克的上合組織峰會上,普丁發現自己陷入了嚴峻的政治困境。在國際上,西方繼續加大對克里姆林宮的制裁,習近平也明顯地拒絕公開支持這場戰爭,儘管先前習近平曾表態兩國之間的友誼「沒有上限」。

中方在習普會晤後的聲明中表示:「中方願同俄方一道努力,體現大國擔當,發揮引領作用,爲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謝爾蓋.拉琴科表示,該聲明似乎是在向「俄羅斯人發出譴責,他們的行爲不像一個大國,他們正在製造不穩定」。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時殷弘則說,這是「習近平多年來對兩國戰略關係最謹慎或最低調的表態」。

報導指出,儘管如此,因戰爭而受到西方制裁的莫斯科正在尋找新的進出口市場,中國仍然是它的重要生命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說,這種支持「對俄羅斯非常重要」,他還說,相信克里姆林宮「很清楚」中國支持的限度所在,因爲「獲得西方技術、市場和資金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習近平無法再給普丁更多的支持。

時殷弘教授說,幾乎可以肯定,習近平和普丁幾個月來一直保持着定期溝通,彼此都很瞭解。「過去200天裡通過網路有過很多對話,所以和普丁對話遠遠沒有那麼重要或者必要」,他還說,「而且俄羅斯目前在軍事上的失敗讓中國更有必要保持謹慎,在軍事上不介入。」